沭阳南湖公园崇孝园游记

标签:
沭阳南湖公园崇孝园旅游 |
分类: 沭阳景点导游 |
孝行天下施化雨
——沭阳南湖公园崇孝园游记
从上级有关领导处得知,县委、县政府在沭城镇最大的公园南湖公园中新建了一个以弘扬“孝”文化为主题的园林建筑——崇孝园,指示我参与其事。利用五一假期于4月30日下午前往游览,从省沭中门旁的公交车站,乘坐108路公交车,不到半小时便直接到达南湖公园的大门口。
“崇孝园”。 进入南湖公园大门,便看到位于左手边有一片刚刚落成的传统建筑,坐西朝东。入口并没有通常的大门、石狮和石牌坊,而是用两道斑驳古老的青砖小瓦墙转角相对形成传统古城中胡同的样式,巷口外植上大树,贴墙用方石垒砌假山,山石上镌刻由淮安市著名书法家姜华题写“崇孝园”园名,并装饰各种书体的“孝”字,造成一种世代传承、寻常巷陌、古风久远的意境。这样的处理减少了传统祠堂建筑庄重森严的气氛,赋予其轻松休闲、平和亲民的风格,便于吸引市民公众乐于来此游览。
“孝”字碑。巷口正中矗立一方“孝”字碑,其碑身内容、基座和碑帽的装饰雕刻正反两面相同,碑上的这个“孝”字据传为南宋理学家朱熹所书。运笔厚重,大有来历,颇有意趣。书者的笔画利用汉字结构加以夸张,从右往左看,“孝”字的上部像一个仰面作揖,敬老孝顺的后生,而此人的后脑,则像一个尖嘴猴腮的猴头,其寓意是作为人之子,当要尊老、孝亲,要是做不到这一点,不孝之人是畜牲,运用文字的直观形象将“孝”的意义阐释的淋漓尽致。“孝”字碑的设立增加了入口的狭窄程度,运用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抑景”的构景手法,古树交柯、曲径通幽、欲扬先抑,引人入胜。
大影壁。通过入口进入园中,迎面是一道精雕细刻、气势恢宏的一字形石灰岩大影壁墙,既挡住了园外人的视线,也增加了园林自身的气势。影壁下部有基座,上部用小瓦、瓦当覆盖成墙帽,影壁心分为左中右三个部分,中间略高,两边略低。两边的壁心各雕刻有四幅图案,中间的壁心部分镌刻儒家经典《孝经》,影壁正中的《孝经》经文中间为孔子行教图的浅浮雕。左右有联语“敬爱无亲疏;百善孝为先”。上面横列十八幅雕刻图案,和左右相加共有二十四幅浮雕图案。
影壁的背面装饰结构和正面相同。只是中间影壁的壁心部分为一幅生机勃勃的石雕画《百子读孝图卷》,两侧联语“万代传孝德;百子弘孝行”。影壁后面即是一片开阔的用花岗石铺装中心场地,地面散布九个不同字体的“孝”字,九乃阳数之极,用以表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孝道至高无上的地位。
“崇孝堂”。广场的西面即崇孝堂,它是位于中轴线上的唯一主体建筑,也是整个园林的核心建筑,面阔三间,硬山顶,正面和左右都有柱无墙,是一座呈开放式的殿堂。檐下匾额“崇孝堂”,也是姜华先生所题写,楹联为“登堂敬祖五洲共传炎黄孝道;归里孝亲四海同扬华夏文明”。堂前安置铜鼎,堂上是一幅华夏民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并立的浮雕画,并装饰有龙凤图腾图案。
崇孝堂左右有曲折的碑廊相接,碑廊两端为两座砖砌重檐八角攒尖亭,一色的青砖灰瓦构造,朴素无华,但碑廊上字画浮雕,碑亭中碑文斑驳,到也琳琅满目,精彩纷呈。堂后中轴线的最西端是一道青砖外影壁,影壁外是一个小小的木制水榭架于湖面之上,游鱼浮莲,历历可观。
许愿台。位于院落北部,即崇孝堂左前方的一座样式奇特的建筑名为许愿台。许愿台是一座高出地面两级阶梯的八角形平台,台上沿周边立有十二根生肖柱,柱顶有十二生肖雕塑,内外两面镌刻各种字体的孝道名言;平台地面是一幅由四个同心圆组成的图案,中心为太极图;第二圈为八卦的爻象;第三圈为天干地支和部分八卦卦象的名称;最外一圈是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只是在每个节气后都加上一个孝字。许愿台是人们进行许愿祈福、崇尚孝道的互动场所,至于如何进行祈愿才能灵验,还须临时学习。
文化墙。从崇孝园的入口处左手边的院墙开始,沿顺时针方向,直至右手边的院墙结束,是一条以宣传、弘扬、展示、普及孝文化为主题的人文景观带。在花木的掩映下,以碑墙、碑廊等载体,以书画、雕刻、雕塑、照片、表格等表现形式,共分七个单元,分别是孝的历史、二十四孝、孝行天下、孝的方式、孝的种类、孝的传播、现代孝道。一圈参观下来,不仅对我国孝文化知识的系统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对中国绘画、书法、碑刻等传统艺术精品的欣赏过程,更是对自己道德情操的反思和升华过程。这条观赏线路是造园者着力打造的文化景观带,一定要慢慢走,用心欣赏哦。
书法廊。在崇孝园的西部有个出口,一条小道可以通往南湖公园中的另一个新辟景点“虞姬园”。在小道的两侧粉墙上镶嵌有二十几方有关孝道的书法碑刻,道路边点缀有花木和雕塑,造园者运用“框景”的手法,在粉墙上开了许多造型各异的花窗,透过花窗可以观赏到公园中不同角度美丽的风景,好像在墙上挂了一排鲜活的风景图片,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走出崇孝园,回头凝视,只见外面的粉墙上的铜版画,天高地阔,一只羊羔感恩跪乳;崇孝堂、曲廊和碑亭倒映在碧波荡漾的南湖中,与入口处相比,又是一幅不一样的美丽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