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教材分析(五)
(2009-12-02 10:28:22)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教育教学 |
(三)教学建议(3课时)
1.加强观察操作和探索活动,从生活中的角到数学上的角。
2.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四、测量长度
(一)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体会cm,m的含义,建立
1cm,1m的实际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要测量的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用cm和m作单位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材说明
1.主题情景图生动、富有情趣,足以引起学习的新需要。(P56图)
2.让学生在用米或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测量活动中学习长度单位,这是与传统教材最大的区别。(P55图,P58例2图,P63例1、2图)
3.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富有现实性。(P57第3题,P59第2题,P60第6题)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呈现形式生动有趣,测量结果多样性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与合作学习的乐趣。(P63例1、2图)
(三)教学提示
1.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情感教育)。
2.加强观察和操作活动。
根据学习需要突出观察和操作重点。
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厘米、分米、米的含义,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激发参与操作动机、人人动起来,体验学习的愉悦,把观察操作与思考探索结合
3.重视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与人合作的意识和人际交流能力。
(四)各节教材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1.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3课时)
单元主题图及节主题图激起学习新知的需要。强化操作,倡导合作、小组学习(P54、55图)。
例1
学习并掌握测量方法(0刻度对准一端,读出另一端所对的刻度数)(P56例1)。
例2
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测量方法,认识分米,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表示同一长度(P58例2)。
课堂活动及练习进一步强化操作,体现估测与实测(尽量让学生对1厘米、10厘米建立起表象)。第56页课堂活动通过量橡皮长度、量自己的手指宽度、量铅笔的长等活动,巩固测量方法。第58页课堂活动重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练习十二中安排了大量的测量活动(第2、3、5、6、7题),辅以厘米与分米的换算及口算练习。第10题是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用米作单位量长度(2课时)
P62知道量较长物体用米作长度单位;直观地认识米,从米尺上得到1m=100cm;合作测量感受1米的实际长度,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P62两个图及P67数学文化)
例1、例2都是用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测量中感受到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合适的长度单位的好处。
课堂活动重视一个字“测”,合作测身高,估测周围物体,实际测以验证估测。
练习十三以测量活动为主,第1、5、6、9、10题都需要测量,第1,2,7,8题侧重复习旧知的同时巩固长度单位的学习。
六、总复习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表内乘除法、角和直角、锐角、钝角、长度单位等知识,加深这些知识的理解,提高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
2.在整理复习中进一步提高表内乘除法计算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经历整理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学习整理和复习方法。
4.初步感受整理复习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5课时)
(2)整理与复习重点: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理解乘法和除法含义,乘法口诀的记忆与理解,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实践活动
小小测量员:
◇以测量长度为知识背景,在校园里开展活动,取材方便,操作性和参与性强。
◇在看图说话、看图提问,了解别的小朋友在参加活动时是如何留心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实践操作。
◇不局限于教材上提供的测量方法和被测量的东西,活动中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多少知识,重要的是体验测量的过程。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始终不忘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服务。(P68图)
庆祝元旦
◇以表内乘法、除法为知识背景,借助“庆祝元旦”这一熟悉的题材,选取歌咏比赛、趣味游戏比赛、绘画等活动,启发学生用数学。
◇活动分为合唱、画画、跳舞、趣味游戏比赛四个部分,每部分都可以提出用乘、除法解决的问题。
◇教学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活动”;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增强趣味性,自然渗透思想教育。
(P112图)
田园里学数学
◇以综合全学期的数学知识,既表现了菜农、果农和牧民的丰收,也寓意着小朋友们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在各个方面获得了丰收。
◇活动分为4个相对独立的板块,同时又以时间为线索把4部分内容联系起来。活动1以测量为主,几个小朋友在测量苗圃的长和宽;活动2~4都是可以用乘或除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并解决。教材还在每幅图的左上角设计了一个表示具体时刻的钟面,一方面体现了本实践活动以时间为线索展开的编写思路;另一方面利用钟面反映锐角、直角、钝角、平角等内容。
◇有条件的可组织实地参观。无法进行实地参观的,要引导学生观察图,提出问题,交流讨论、获得解决。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自然地与学科结合起来。(P124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