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教材分析(三)

(2009-12-02 10:24:58)
标签:

文化

分类: 教育教学

               数 学二年级(上)教材分析

3 乘加、乘减,不是学习混合运算,而是借助直观巩固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它仍然是一种口算题。
14页课堂活动第1题用小棒摆三角形、说算式、说口诀,巩固123的乘法口诀。第23题巩固3的乘法口诀(题型已见过)。
15页练习三第6题第一次出现根据一句口诀写两个乘法算式;第8题数表不仅可以直观地看出43122612(即3×4=126×2=12),还可以看出12可以分成2643,为学生学习表内除法作了一定的孕伏;第11题解决问题。思考题除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力外,也可以巩固3的乘法口诀。
18页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感受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练习四第1题借助直观巩固乘加、乘减。第2题是通过计算、对比,强化对乘法口诀的记忆。第34题仿例题,第3题可以看成2个或4个一组。
4
4的乘法口诀(2课时)
14的乘法口诀(与3的乘法口诀编排相同)。
教师指导学生编12的乘法口诀——我们一起来编3的乘法口诀——我能编出4的乘法口诀。
24的乘法口诀求积。
课堂活动第1题通过操作巩固乘法意义和4的乘法口诀;第2题游戏1“对口令,可以说算式拿卡片,也可以出卡片说算式;游戏2不仅复习4的乘法口诀,还对13的乘法口诀进行了复习,不仅可以课内做,还可以课外做。
练习五第1题既让学生巩固4的乘法口诀,也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大(小),积就变大(小)这一规律;第2题改变了前面主要补充口诀中的积的练习形式;第3题形式有趣实质巩固24的乘法口诀;第5题是借助学生熟悉的实物——写字台,解决求4张写台抽屉、门及腿的问题,其目的巩固4的乘法口诀;第6题除了巩固34乘法口诀外,还让学生感受交换因数位置的两个乘法算式可用一句口诀计算以及孕伏了两个数的公倍数;第7题意图同第17页练习三第11题。思考题是利用数形结合,一方面巩固对长方形的初步认识,同时巩固用4的乘法口诀求积。
5
5的乘法口诀(2课时)
1编口诀,情景图下的表格中数量不再从“ 1”开始,而是从“5”开始,不再提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或怎样记住这些口诀?等要求。
2用口诀,有意识安排4道表面看与5的口诀无关的练习。
课堂活动第2题既巩固15的乘法口诀,又找到519的积的规律有助于熟练记忆5的乘法口诀并口算有关5的乘法。
练习六第1~4题的形式在前面出现过。第5题在里填上“+”“-”“×”,检测学生对20以内的加、减法及1~5的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第6题题材好,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还巩固5的乘法口诀;第7题信息丰富,开放度大,可以提出多个乘法解决的问题。
6
.整理与复习(2课时)
整理与复习第1题,用1~5的乘法算式卡片合作排列乘法表,完善1~5的乘法口诀表,读1~5的乘法口诀,横背、竖背1~5的乘法口诀,特别提示:通过各种办法让学生把1~5的乘法口诀背得滚瓜烂熟,才利于后面的学习;第2题对乘法意义及用1~5的乘法口诀求积进行复习。
练习七1~3题以口算为主,有乘法口算,有乘加、乘减的口算,还有100以内数加、减法的口算;4~6题可以视为对1~5乘法口诀的运用,特别是第6题是典型的解决问题;第7题是逆向思维题,让学生通过填算式并思考算式中因数与积的关系,初步感受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以及两个不同的因数相乘,可能得到相同的积。
三、表内乘法(二)
(一)教学目标
1
.经历编写6~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6~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相应的乘法。
2
.在编乘法口诀、应用口诀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获得解决简单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3
.在编制和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进一步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材说明
本单元学习基础是1~5的乘法口诀,编排特点:一是基于学生已有编乘法口诀的经验,且6~9的乘法口诀的句数相对减少,故将6789的乘法口诀同时编排,二是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三)教学提示
本单元教学把握两点:一是充分发挥学生对编写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积累的一些经验来学习6~9的乘法口诀;二是充分用好每个练习中安排的解决问题的素材,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各节教材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1
67的乘法口诀(2课时)
1是编67的乘法口诀,教材的情景图由为学生提供编制15的乘法口诀所需乘法算式的具体情景(如3个孩子为一组跳绳,每辆车有4个轮子……)变为引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意识地安排了:“1本台历6作过渡,从6的乘法口诀起,仍然编出前两句引导学生编后两句。
7
的乘法口诀编写与教学都同6的乘法口诀。
2是应用67的乘法口诀计算。
练习九以多种形式来巩固67的乘法口诀。第15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交换因数位置积不变;第4题第12行的6个小题以及第第9题第一次出现填乘法算式中的因数,既巩固所学的乘法,又为学习除法做些准备;第4题最后一行两个题的安排有助于学生理解乘法意义,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知道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乘法口诀。第810题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第8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感悟加法和乘法的不同含义,第10题既巩固67的乘法口诀,又让学生感受到两个因数较大,积就较大。
2
89的乘法口诀(2课时)
1、例2编口诀,用口诀在编排与教学上与67的乘法口诀相同。
课堂活动第1题手指游戏,要让每个学生在课中课后去参与游戏记忆9的乘法口诀。课堂活动第2题可以从不同视角找出规律,通过找规律达到理解并记忆9的乘法口诀。
练习十第1~68题以巩固89的乘法口诀的口算为主,也包括了过去学习的加减口算,第8题可让学生初步感受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变化,积也会发生变化;第7题既可巩固89的乘法口诀,又能培养学生仔细看图,还可感受到物品价钱相同时,知道物品件数,就能算出总价钱。第9题设计学生在游园活动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思考题是逆向命题,让学生思考分别用哪两数相乘能得到相同的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