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家庭教育心的书房碧泰虎妈猫爸杨澜访谈 |
分类: 家校共育 |
一本书,一个访谈(杨澜访谈虎妈),又让家庭教育的方式掀起讨论的热浪。严厉的教育(虎妈)与宽松的教育(猫爸),两个极端的方法,家教成功的个例说明,严厉有严厉的效果,宽松有宽松的需要性。要习得扎实的技艺非得严厉的遵循一定的练习规律是不能成就的;如:莫扎特、朗朗、达文西等等都是例证。宽松教育的需要性,如爱迪生、爱因斯坦、STEVE JOB等等都具代表性。严师出高徒具有一定的效果,尤其是技艺性。创造性的需要一定时间的严格训练然后宽松性让其天马行空的发挥。但不是所有的小孩都适合宽松性的教育,也不是所有的小孩都适合严厉性的管理。这是学校教育很难兼顾这二方面的教育型式的原因。这也是为何教育制度很难调整的原因。学校要绩效,教师需要考评,学生需要考核学习的效果,家长需要儿女改变未来的经济地位,社会需要做官、做事的人;在这多方面的需求下,学校的教育只能满足某一个利益的需求,某一个目标的需求;所以教育的理想化是学校教育的不可能任务。
许多人的成功与成就大多来自于家庭的教育,这是毋庸置疑的。学校教育有其一定的政治性与社会性的目标需要完成也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真理是成就要靠家庭教育与机遇。学校只是机遇的场所之一。适合哪一种的考评方式的人就会在那一种的场所取得相对性的成功。社会是更大的、更多样性的考场,学校只是社会大学中的一小部分的考场。如果家庭教育失焦于社会大学的学习课程,就只能在很小的(大众认为很重要的官场)的考场中浮沉了。以前的君权时代官场的确是读书人的重要考场,现代社会还继续延续官场的需求就是自断广阔的生命机会。学习还只是以读、考为主也是在自断广阔的生命机会。
严厉的教育与宽松的教育都是在适性而为,都是在为不同的社会位置找定位。社会位置的定位的变动现在更依靠着性格、学习的能力与人际的处理能力,不像以往的世袭与科举的选才(当然,科举选才的方式与既定的传统的游戏规则还是决定了大部份人的命运),哪样的八股化。
目前西方的教育方式(德国的)以教如何找到答案,如何发挥创意(美国的)很受推崇。中国的,如何成为蚂蚁工作者(严厉式的)(世界的工厂的劳动者、制式化的教育产品)也被推崇着。没有孰优孰劣,只有利润的大与小和劳动强度的大与小的区别而已。这是社会结构的问题与传统的一些包袱的问题。唯有,大众觉醒了,才能解构的,新世界的建立得需要更有能力做公益的大众来构筑的!
是家庭教育来带动学校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来带动家庭教育的提升呢?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会有答案的!
【心的书房】
谢谢!《心的书房》,有您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