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境界 【心的书房】



标签:
教育碧泰人文心灵心的书房 |
分类: 心的书房 |
【心的书房】
去“我相”与人生改进生活品质的追求并不相冲突。因为在乎真正该在乎的,就能获得“正果”。
下面的一段质疑,我想是大部分人会烦恼的因素:
消除“我相”!但为什么要?
没有对我相的执着,没有我相作为支撑,便不会产生“失去了什么”“渴望什么”或感到如何如何这样的观念。我相,是痛苦和焦虑的根源。但也是快乐的根源(?)。没有我相,痛苦无法生起,但是快乐也无法生起(?)。
快乐是建筑于我相吗?喜乐的起伏因他,就不是真正的喜悦;是被调动的喜乐,不是本我的喜悦,是超我的喜悦。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三类:本我、自我、超我。
完全以本我行事的人,孩子气,不成熟,仅凭心愿生活: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是不可能的,谁都不能仅凭心愿生活。
单以自我行事的人,表现为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别人怎么样我才不管。
仅以超我行事的人,是殉葬者——自己怎么样都行,只要别人好。)
[消除“我相”],歪着头左看右看,不明白?“我相”是在说什么?
看完广钦和尚的考试,更糊涂了?什么?“我相”到底是在说什么?
然后上网查询,“我相”,看了个似懂非懂。“我相—我执” 不应该吗?
很好的质疑,太妙的问题了,很需要你这样的质问。
是的,什么是“我相”呢?又为何需要去“我相”呢?好问题!
【在乎】就是我执、我相,【不在乎而能拥有】是什么样的境界呢?【不在乎拥有而能得】又是什么样的境界呢?
这是去“我相”后所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广钦、圣严法师、慈济的证严法师。本来无一物,却坐拥众多的功德。
需要去“我相”吗?这是一种“心”的境界,人们再也不去看“身形”而在看象征的“精神”了!所以已经得去“我相”的境界了!
当我们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奔波时,所能得的又是什么呢?“相”而已!
******************************************************************************************
【心的书房】
谢谢!《心的书房》,有您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