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之°仁与暴 【心的书房】


标签:
陈友谅一报还一报明朝那些事朱元璋历史文化 |
分类: 心的书房 |
在看《明朝那些事》这本书时,很明显的二个人,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对峙中,陈友谅很有军力的优势,但却败北了。二人都是在逆境中揭起,对逆境的对待,都有自己的一套;然而在结局上,不是单单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可以简单的诠释的。
逆境时的对待,绝对是影响着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仁”不是成功的保证,但“不仁”的确会影响着“绝对权力”(皇权)的取得,这是毋庸置疑的。“仁者无敌”只讲对了一半。“智、仁、勇”有着绝对的匹配的关系的。“智勇”是赢得第一印象的关键,是买到“贵人相助”的门票的关键。“仁”是分享的胸怀。“仁”是宽容,但不代表“决断力”的迟疑。朱元璋的成功在于有“仁”,也在于“优越的决策品质”。而陈友谅以“暴”取得权力的捷径是他暂时成功的原因,陈友谅后续的不断的“取而代之”的行为,以“暴”维持“强势”的行径,让跟随者看不到“义气”的联结。毕竟对与“残酷”为伍的心境,大部份的人性中还是存在着“向善”的期望的。毕竟没有“阳光”的日子,人都会“晦暗”的,这有如“冬藏尽、春舒展”是一种自然的需求。
陈友谅杀主,杀友,杀退却者,都是“暴”的行为,是“硬对硬”强势作为,人会因为强迫而做一些不是自己很有意愿的事,其所能达到的效果,有,但很少会带来“附加的价值”与“边际利益”(机运利益)。而让人有意愿去做,去跟随,除了“仁心”之外,更需要“光明”与“有希望”的决策品质。
“暴”的确可以成事,而且效率很高,但“恶效果”的确也会发生,不过不是“恶有恶报”的世俗的期望值的一报还一报,这样简单的逻辑。毕竟,“暴”者,也是聪明的人。聪明的人很多,但有福气的人却不多。或许是“因果”,或许是“业障”。所谓的遇到“恶”,可能是自己的“逆境”。如何对待“恶事”,的确需要学习的。有的人,很容易“做恶多端”,有的人,却做不了“恶事”,所以如何对待“恶”,不是用“一报还一报”这样简单的逻辑与行为来完成,因为这样陪进去的损失更多。所以对“仁与暴”的运用,似乎也不是简单的逻辑与行为。该怎么拿捏“仁与暴”的分寸,就在于“当时的位置”与“绝对权力”的维持力度上了。
“仁”不能保证绝对的成功,但“不仁”绝对会被唾弃。“暴”可以一时成功(很多人使用)。优越的决策品质是成功的保证,但需要搭配“仁格”。共勉之!
http://s7/middle/628ee5b2n986269b0f956&690
有时全匆匆
绿灯红烛歌舞升平
有时也无踪
人如花树这辈子有几个好梦
一朝欢颜背后几多雨和风
船上有帆湖中有浪
人生旅途中
经得起风经得起雨
方能见彩虹
别以为翻过一山
就路儿条条通
别以为躲过一浪
就可以放松
做英雄能否做的从容
天地动明朝又是何梦
做英雄能否做的从容
攀顶峰难得四大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