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人有这样的习俗,可能也不是全部的东北人,不过自从我生下来,我周围的人一直遵循这样的规矩——正月里的初七、十七、二十七,一定要吃面条,不管早中晚餐。老辈传下来的规矩,没有人考证其真实性,可也都这样做了,这是民俗的魅力。
三个“七”,代表三个群体,分别是少年、中年、老年。也就是说,在这三个特别的日子里,吃面条,寓意着健康长寿,希望用面条绊住每个年龄段人的腿,不被无常带走。虽说是迷信,可也有人信,在生死面前,没有几个正儿八经的烈士,视死如归。
今天是正月十七,恰逢我是中年,所以今天我一定要吃面条。早上简单对付一口,中午在外面吃的,晚上也是在外面吃的,虽然我读了很多书,也知道唯物主义一套,回到家看到家里人已经吃过晚饭主食不是面条,我还是忐忑了。幸好我不是出生在革命的年代。
我们讲,有个词叫教化,也是周遭环境的感染。我的老外婆,没有文化,在以往的博客中,谈过很多次。她老人家就是一个很迷信的人,尤其平日生活中的一些俗礼,一定要遵守的,这也是她从她的祖辈继承下来的。记得有一年我小学,村里风传有“拍花”的,据说拍了谁一下,就无意识,便跟那个人走,走到荒野被掏了心肝,去卖掉。那年我在家辍学很多天,哪怕老爹急眼,外婆也无动于衷,坚持不让我上学,我很感谢她。她老人家活着,带给我很多乐趣,以至于她去世很多年,我依然很怀念她。那年正月初七,母亲忙的要死,家里很多客人需要照顾,客人走了,累的一滩泥。外婆坐在炕上,叼着烟袋,告诉母亲初七是孩子的日子,一定要吃面条,我还小,不在乎,母亲累了,也懒得在乎这个莫须有的民俗。小脚的外婆,显然很生气,更心疼自己的闺女,竟然颤颤巍巍下地,和面,卤子是啥忘记了,却做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面条,给我,还有哥哥吃。这时候,想想此事,迷信已不重要,更多的情亲在里面,口口相传。
今天喝了酒,脑袋已经不清醒,所以所说的、所写的,全是本能。我很怀念我的外婆,我今天丢弃的很多东西,都是当初她老人家曾最在乎的东西。可惜,没有一个这样的人,在我身边讲给我听,永远没有了。
不在乎对应的是在乎,可现在在乎的东西越来越少了,也感觉一切俗礼因为很多人不去做了,自己坚持倒显得很蠢,于是乎效仿。因为不在乎,觉得活得很轻松,可反倒觉得,越不在乎,快乐也逐年减少。是不是,我们身边少了那些看似迷信,却很传统的人呢?
我去买面条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