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上过大学,住宿的经历,还是高中的时候。
第一次离开家,我是离不开家的孩子。周一盼周六,盼着放假回家。白天一起疯闹的刚熟悉的男同学,晚上也有蒙着被,小声哭泣的,我比他们坚强些,被窝里直掉眼泪,就不出声。
那个姓高的班主任,是个矮个子。为了锻炼新生,周五早上就宣布,周六之日不放假,我盯着他的嘴角,无声诅咒着他。晚自习递了请假条,早在我之前,已经有五个哥们折戟沉沙。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还是碰了闭门羹。家的吸引力,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哪怕不读书,也要回家,在我第二天早上踏上回家的长途客车,头天夜里已经做好冒死回家的决定。
熟悉的村子,看见村口的老杨树都想哭,尽管只离开家六天。踏进家门,大黄狗噌的跑过来,扑我差点一个趔趄。推开屋门,家里还是老样子。老爸躺在炕上,眯着觉,老妈也在炕上,大概是做针线活儿。
喊了一声“妈”!眼泪夺眶而出,男孩子不能哭,我是男孩子里最没出息的。母亲鞋也没穿,直接从炕上跑下来,一把抱住了我,“孩子在外……”
紧锣密鼓开始张罗做饭,一个劲儿问我学校饭菜吃得惯?吃得饱?在天下母亲眼里,在外求学的孩子,都是受苦受难的,学校也是不让吃饱的地方。家里来客人,打听我的学习情况,母亲总是打断,和人家讲,我在学校舍不得吃……都瘦了。
后来每次回家,走的时候,母亲都要在地上踱来踱去,考虑给我拿点什么吃的。父亲见我实在是离不开家,每次见我走,老妈和我都泪眼汪汪的,在我读高一的下半年,就在城里买了房子,我结束了住宿生活。
孩子在外,说是想家,其实最牵挂的就是妈妈。孩子在外,也是妈妈最大的挂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爱如山,母爱如小溪潺潺流水,在母子心间流淌。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就在所在的小城找份工作,每天下班,守在家人身旁。期间也有很多就业的好机会,需要去外地,都因为舍不得离开家,而放弃了。这在那些出门打拼人眼里,是很没出息的表现。没办法,我就是一个离不开家的人。人生很短暂,最大限度和父母家人度过人生中的一段光阴,是我最愿意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