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条通往农村的水泥路,看着来来往往把庄稼抢收回家的农民,心里十分高兴,满载而归的大豆,康拜因在稻田里吞掉稻穗,吐出金黄的稻粒,玉米已经收割完毕,在场院里晾晒,高粱没有脱粒,直接就被酿酒厂收购了……
对于东北来说,今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丰收年。
除了粮食作物的大丰收,其他自然资源也是丰收,比如说饲养牲畜用的牧草和造纸用的芦苇。今年内蒙古东乌兰浩特地区,海拉尔地区的草原干旱,过冬家畜的饲草问题将是最大的难题。每年,这里的羊草,都被打包成捆,发到内蒙,解决那里的牛羊冬季饲料问题。
由此可见,丰收是一个地方的喜事,也是周边兄弟地区的喜事。一个地区的大丰收,可以帮助解决很多地区的粮食问题。我们最爱听的字眼,就是丰收。

东北三省一直是国家粮食的主产区,松花江畔的大豆高粱享誉国内外。即使在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下,历年来,东北地区的粮食产量还是保证一个稳定的数目,解决国家的粮食危机。中国地域广阔,所处环境不同,当地所展现的地域职能也不一样。走进沿海城市,看到的是大规模的工业区,小商品集散中心等等,那里以自动化和手工业为基准,保证地方经济,促进国民收入。而来到东北的朋友一定知道,这里既是老工业发展基地,也有新兴的工业产业链条,但是当你走进一望无垠的田野,你会由衷感叹,这里才是农业大国的最完美体现。
中国人口众多,不解决吃饭问题,从事其他一切发展都是无稽之谈。我们有强大的国防,有坚船利炮,有戍守边疆的忠诚卫士,可以让老百姓有个安全的家,睡得踏实。我们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惜随着无限制的开采,很多不可再生的资源已经日渐枯竭,这是让人悲观的。唯有这些可以重复种植,保证中国人繁衍生息的粮食,才是最重要的。看那颗粒饱满的大豆、高粱、玉米,农民留够自己吃用的,剩余的卖给国家粮食储备库,实现全国粮食调拨的均衡,还有战备的考虑,那,才是最踏实的。

农民用他们的辛勤劳动,用他们的劳动果实,奉献了在全社会中最重要的自身价值。虽然他们的地位重要,可是他们的生活水平却一直是最尴尬的。农民生活水平的好坏,第一要素是每一年的收成,第二就是粮价。农村人口中,能达到富裕程度的还是很少。可能某一年的粮食丰收,粮价可以,能够有个高额的收入,但是如果碰上一个减产年、灾害之年,就会把丰收时的老本全部消耗掉,又回到了贫困的状态。所以说农民的生活水平还不是和政府报道的那样,丰衣足食,还有很多我熟知的农民,还是生活在最低生活线上。最近几年的国家实施的农村泥草房改造工程,让很多贫困的农户告别了过去低矮的土房,也住上了亮堂堂的瓦房。这是国家的政策好,也是国家的聪明所在。
农民过上了好日子,心里舒坦,才能有更大的劳动积极性,为国家奉献粮食,更加积极从事田间劳动。最近几年,农村劳动力严重匮乏,很多农二代,中学毕业就放弃了后半生和父辈一样的生活而去出外务工,哪怕在城里过得很艰辛,也不远再回到乡下和土坷垃打一辈子交道。
这是非常可怕的断层现象,土地失去了继承的人,哪怕再广袤肥沃,也都长满了蒿草,荒芜起来。
做到农民的真正丰收,还是要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种地能成为一种享受,那样很多人又会重新回到土地,春种秋收,年复一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