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命很苦。
三岁没了爹娘,被姥姥带大。十五岁进了中医堂,当了伙计,解放后,分到一家中医院做了拉药匣子(给患者照药方抓药的人)的。婚后,整日为生活奔波。膝下有两男三女,最小的孩子是女儿,老人十分宠爱。
为了养家糊口,拉扯大五个孩子,老人从来都是省吃俭用。一年四季,饭桌上的菜,永远是萝卜白菜,还有土豆。在东北,这些蔬菜是最便宜的。生活总是用这样让人感觉苛刻的条件,拧成一根根绷紧的绳索,紧紧套牢那些生活在中挣扎的人。从这样的煎熬中,是无法获得生活本身的幸福感受的,所以更应该敬仰像老人一样的很多人,即使再重的负担,也没有压垮他们,依旧为了生活而节衣缩食,一步一步躬身向前走。
那是一个贫穷而荒凉的时代,家家如此。我曾记得,我小时候,全村最有钱的人家,他家的孩子充其量不过是穿一双烫绒面儿的棉鞋,仅此而已,其他的,就和普通人家一样了。
老人最大的快乐,就是忙活了一天腰酸背痛,回到家抱抱小女儿,哄她玩一会,算是解乏了。
儿女们渐渐长大,日子也渐渐好转起来。天有不测风云,最小的女儿十六岁时,老人的妻子患癌症去世。两儿两女已经结婚离开了老人,只有最小的女儿陪伴在他身边,洗衣做饭。生活的坎坷,让老人变成了沉默寡言的人,自从老伴的逝世,更是让他终日说不上一两句话。五十刚出头的人,已经两鬓发霜,目光呆滞。
巢中的小鸟,最终一个一个飞离老巢,只剩下守着空巢的老人。很多人给老人说媒,让他续个弦,老人都拒绝了。无奈,小女儿在宠物市场给老人买了一只京巴狗,做个伴儿。老人还真的就喜欢上了这只小狗,取个名字叫“欢欢”。可能家里太寂静了,老人希望这只小狗能给家里带来些欢乐。
自从有了这个小狗,老人仿佛变了一个人似地。老人吃什么东西,小狗就吃什么东西。晚上,也要和老人一起睡在床上,甚至老人有时候还和小狗唠嗑。
六十多岁,老人已经有些老态龙钟。陪伴他许多年的那只小狗,也已经变成了一只老狗,目光有些呆滞,硬一点儿的骨头已经咬不动了。老人每日领着狗围着家门口溜达一圈,有热闹的地方就站一会,看看。那只狗就会静静跟在老人的身后,尾巴总是耷拉着。
有人发现老人去世的时候,那只狗就蹲在老人身边。
几个儿女哭叫着,打理了老人的后事。那只狗,陪伴老人很多年的狗,老人最小的女儿抱回了家,算是替父亲继续养它。没过几天,那只狗就不见了。老人的女儿找了很久,最后在老人的家门口,发现了那只狗,就那么静静蹲在门外,似乎在等待老人给他开门。那座老人的房子,已经租给了别人。
老人的女儿含泪把那只狗抱回了家,和家人住在一起。
又过了几天,那只狗又失踪了。老人的女儿,以为它又跑回到老人的住所 。结果,去到那里一看,根本就没看到那只狗,问了左邻右舍,也都说没有看到。找了几天,那只狗丢了······
老人的小女儿,是我的同事。
她哭着向我讲述了这件,她说这是她这辈子一提起就会伤心的事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