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建70周年
对于八零、九零后而言,刘兰芳也许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而对于在这之前的很多人来说,刘兰芳就是他们的周杰伦。
每个时代都有他自己的特点。七十年代中期,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人们的物质生活贫乏,精神生活更加贫乏。好像给人的感觉是,物质是第一位的,其实,大多数人在意的还是精神生活的饱满。即使一部《地道战》这样的革命电影,当时的观看人数和次数大大超越如今的任何一部贺岁档大片。
刘兰芳的评书,无疑也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那个时代,唯一普遍的家用电器,也就是收音机了。说起来,它也充其量不过是政府的一个道具,而听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岳飞传》,却是抛出政治之外的最大娱乐了。
那时有个很讽刺的现象:你问老百姓四个现代化都是什么,他往往答不上来,你若问他穆桂英、佘太君都是哪朝哪代,做什么的,即使十多岁的孩子,也如数家珍。这就是大众的认同,也是文化稀缺的时代,观众对广播评书这一艺术形式的喜爱。

我家买的第一部收音机是“红灯”牌的,一块砖头大小。每天晚上,村里聚集很多人在我家的土炕上,等着收听刘兰芳的评书。
劳动人民永远保持着劳动的本色。忙玩了一天的活计,即使在这个算是娱乐的时间里,还有很多妇女拿着针线活,一边听着,一边纳鞋底,缝鞋帮。昏暗灯光下,收音机里那激情四射的女高音,掺杂着麻绳穿过厚厚鞋底的丝丝声。
那时我还没出生,这一切都是母亲的口述。
一个时代总能给人留下一段回忆,而在这个时代涌现出的人和事件往往是大家记忆犹新的。
每个时代都将一去不复返,每个时代的特征却深深留在了历史的书页中,或者温存在经历那个时代的人的记忆之中,回想起来是那样甜蜜。尤其有过共同经历的人,已垂垂老矣,老几位,在土墙根儿下晒着太阳,讲述从前的日子,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幸福的。
刘兰芳,作为一个时代的人物,随着了解她的人逐渐减少,她也将会慢慢淡化于每个人的记忆之中,但我们要感谢她的伟大声音,伴随很多人度过了漫长岁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