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课时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教案 1课时
(2017-12-04 20:36:14)
标签: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教案1课时 |
分类: 部编本二上教案 |
二年级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教材解析】
这次口语交际安排的是一次看图讲故事,内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作品《父与子》中的一则。故事讲的是妈妈让爸爸叫书迷儿子吃饭,儿子到了餐桌旁,爸爸却没有回来,妈妈只得让儿子再去叫爸爸。漫画共有6格,最后一格留白,图意不言而喻——爸爸也被书的内容迷住了,读者看后不由得为童心未泯的爸爸忍俊不禁。
6格漫画内容依次如下:第一格,要开饭了却不见儿子,妈妈让爸爸去叫儿子;第二格,爸爸来到儿子房间,见儿子正在读书,于是叫儿子去吃饭;第三格,儿子离开房间,爸爸被书吸引;第四格,儿子和妈妈准备开饭,却不见爸爸回来;第五格,妈妈又让儿子去请爸爸来吃饭。前5格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在描述图意的基础上,可以启发学生为画面配上对话,使故事更加富有生活气息。最后一格画面留白,给学生以想象空间,可以此为话题展开交流,让学生想象“爸爸可能去了哪里?”这一格也是故事的兴趣点,讨论后教师揭晓,可出示原图,再让学生完整地讲述故事。
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是“按顺序讲清图意。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教学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先引导学生看图,了解每幅图的内容,借助漫画,清楚完整地讲述故事,通过猜测爸爸去了哪里,推荐最有趣、最合理的故事结局;二是通过合作表演,在故事情境中练习交际,做到吐字清晰、语句连贯。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多幅图组成的漫画故事,能想象故事的结尾,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
2.能认真听,知道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3.积极参与表演,能在故事情境中交际,做到吐字清晰、语句连贯。
【教学重点】
1.按顺序讲清楚图意。
2.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教学难点】
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父与子》漫画】,大家看过这个漫画吗?
2.同学们,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连环漫画《父与子》誉满天下、风靡世界半个多世纪。今天,这对父子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这次他们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呢?
【设计意图:通过原著介绍及漫画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学生课后阅读原著的愿望。】
二、欣赏漫画,想象画面
1.请自由观察图画,先了解每幅图的内容,再把这些图画的内容连起来,讲讲这个故事。
2.观察图意,分图说话。
(1)出示第一幅图
①看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②他们吃饭是在什么时候呀?
③他们在什么地方吃饭呢?
④把时间、人物、地点、事情连起来说说。
预设:第一幅图主要讲了晚餐时间到了,妈妈做好了热气腾腾的饭菜,准备开饭了。爸爸坐在桌旁,但儿子却不知道去哪里了。
(2)出示第二幅图
①大家看看第二幅图,图上又来了谁?
②孩子在做什么?爸爸开门做什么?
③连贯的说说内容。
预设:第二幅图讲的是爸爸去喊儿子吃饭,发现儿子正趴在房间的地板上津津有味地看书呢!
(3)出示第三幅图
①仔细观察第二幅和第三幅图,看看孩子和爸爸有什么变化?
②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第三幅图。
预设:第三幅图讲的是爸爸喊儿子去吃饭,儿子放下书走了。爸爸非常想知道儿子看的是什么书。
(4)出示第四幅图
①餐桌前是谁和谁?谁不在?猜猜他做什么去了?
②同学们刚才说得真好,那第四幅图谁来说说呢?
预设:第四幅图讲妈妈和儿子在饭桌旁等了很久,却不见爸爸的影子,他们非常纳闷儿:爸爸在干什么?
(5)出示第五幅图
①猜猜妈妈可能会说什么?
②谁能来说说?
预设:第五幅图讲妈妈让儿子去喊爸爸回来吃饭。
(6)出示第六幅图
①第六幅图是空白的,请认真想想,事情会怎样发展?
②小组交流交流。
预设:
(1)我觉得爸爸一定是被那本书吸引住了,也在看书呢!
(2)我认为,爸爸被书吸引住了,趴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着。儿子看着爸爸,也忍不住了,干脆一起趴在地板上看起书来,他们都忘了吃饭。
(3)他们一起去吃饭了。
三、补充想象,形成故事
1.同学们,我们刚才分别了解了每幅图讲的是什么,现在我们要把这几幅图连成一个故事,你认为怎样才能讲好?
2.要把故事讲生动讲具体,除了把几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还要补充些什么?
预设:
(1)要补充人物的想法、动作、语言、表情等,这就能够丰富画面内容。比如,第二幅图中儿子趴在地上看书的样子要讲出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爸爸也产生好奇的心理,想去看那本书。
(2)同学们,谁来来试试?
预设:“儿子!吃饭啦!”爸爸一边喊,一边来到儿子的房间,看到儿子正趴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书呢!儿子看得那么入神,连爸爸的喊声都没听到,他仍旧头也不抬地看着。
3.同学们,你们听,加上动作描写的故事一下子就精彩了许多,也让我们好奇起来,儿子究竟看的是一本什么书?按照这样的方法,大家再来想象画面,把这些内容加进去,看谁讲得精彩,吸引人。
【设计意图:看图说话不仅要看懂图意,能够有条理地讲述,还要有合理的想象。这样,可以使说出来的故事充满灵气和活力。在这个环节中,老师指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补充想象的内容,为学生能讲好有趣的故事打好基础,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想象能力。】
四、小组比赛,讲述故事
1.同学们,请自由练说故事。
2.请在小组内进行讲故事比赛,比比哪位同学讲的故事最生动?
【出示交流要求】
1、按顺序用完整的话讲清楚每幅图的意思。
2、小组成员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2.请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进行班级比赛,评出讲故事小能手。
3.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进行观察、说话,有助于学生互相倾听、互相指正、互相补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表达的习惯,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创设情境,表演故事
1.刚才同学们编的故事都很不错,你们愿意做个小演员,把你们编的故事演一演吗?
2.小组代表上台进行表演。
3.评价。
六、总结回顾,形成能力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看了有趣的漫画,讲了有趣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吗?
预设:
1、我明白了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图画,才能弄懂图画的意思。
2、把几幅图连起来讲的时候,要按照顺序,这样故事才有条理。
3、我明白了不能只讲图上画了什么,还要推测图画里的人物会说什么、做什么、想什么,这样故事才会更生动。
4、我感受到了这个漫画里的一家人非常快乐,他们的感情很深。
2.推荐漫画《父与子》。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通过总结回顾,进一步让学生巩固看图讲故事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板书设计
看图讲故事
按顺序
讲清楚
认真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