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5课时 《语文园地一》教案 3课时
(2016-09-20 00:36:17)
标签:
《语文园地一》教案3课时 |
分类: 部编本一年级资料 |
一年级
语文园地一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一安排了 5 个板块的内容。
“字词句运用”安排了3组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引导学生在比较字形中理解笔画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在区分中巩固。
“书写提示”一是提示写字时的书写姿势,二是提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咏鹅》,引导学生学习积累经典诗文。
“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首学生熟悉的儿歌《小兔子乖乖》,让学生在有趣的听唱活动中和大人一起读儿歌,体验课外阅读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在读小诗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六、七、八、九、十”,正确书写“八、十”。(重点)
2.在区别比较三组形近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准字形特点,提高识字、用字的准确性。
3.正确、美观地书写“二、三、十、禾”四个字,掌握汉字笔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难点)
5.和大人一起朗读儿歌,明白儿歌主要描述的是什么故事,并受到一个人在家不要轻易给陌生人开门的安全教育。
6.感受中国语言的趣味和魅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美观地书写“二、三、十、禾”四个字,掌握汉字笔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难点】
在区别比较三组形近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准字形特点,提高识字、用字的准确性。
【课前准备】
1.课件。
2.学生做“六、七、八、九、十”字卡。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引言:(课件出示语文王国图片)语文王国趣味多!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语文王国去做客。
设计意图:从情境入手,上课伊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带着积极快乐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情境活动,趣味识字
1.引言:孩子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语文王国的城门外,看,漫天雪花也挡不住那里的居民迎接我们的热情,听,那个孩子在吟诵什么呢?(动画演示:漫天雪花中一个孩子在吟诗“一片两片三四片……”)
2.教师放大动画音量,引导学生和动画里的孩子一同诵读小诗。
3.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这首小诗,指名领读,小组练读,齐声诵读。
4.小组交流:你从这首小诗中读懂了什么?
5.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1)我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雪花。“一片两片……”是说雪花很多很多;雪花遇到水就化了,所以是“飞入水中都不见”。
(2)我发现这首小诗中有很多数字,“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6.教师利用课件圈出10个数字,交流识字:
(1)你认识哪些数字,到前面指一指,再领大家读一读。
(2)还有哪些数字不认识,指给你的同桌或者小组同学看,请他们教教你。
(3)你认为哪些数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请你到前面指给大家看,并领读。
(4)开火车读数字,并组词语,或者说一句话。
7.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书写内容,交流写字:
(1)你会写哪一个生字?它的笔顺是怎样的?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把你观察到的和小组同伴说一说。
(2)学生先描红,再练习书写。
(3)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作品,师生评议:哪一笔写得好?好在哪里?
(4)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书写。
三、情境活动,对比差异
1.引言:瞧,天晴了!汉字王国的居民们在欢迎我们呢!(课件出示6个居民,身上分别写着:人、天、口、田、日、目。)
2.小组交流:看,每对双胞胎兄弟长得都很像,你能区分他们吗?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书空练习。
预设:“人”和“天”——一个“人”伸直胳膊,头上顶着一块木板就是“天”。一“人”不变,二人为“天”。
“口”和“田”——张开“口”,里面没有东西。“田”地中间有交叉的小路。
“日”和“目”——太阳有一个中心,所以“日”里有一横。“目”是人的眼睛,眼睛里有两滴眼泪,所以“目”里面有两横。
4.巩固应用:请同学们大声说出这六个居民的名字,并选择喜欢的一组居民,分别组词语或者说句子。
第二课时
(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一、书写提示,指导规则
1.课件播放动画。汉字王国里的教书先生正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二、三”,学生认真观察教书先生的书写顺序。
2.集体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上“先”“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来回答。
3.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一条笔顺规则就是“从上到下”。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十、禾”,学生观察后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5.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二条笔顺规则就是“先横后竖”。
6.互动活动:我们在写汉字的时候,除了要根据正确的笔顺规则认真书写外,还要注意书写姿势。什么样的书写姿势是标准的呢?请大家一边做动作,一边说。
7.学生自主练习,先书空,一边书空一边说笔顺规则,再描红,最后练写。注意坐姿端正,握好笔。
8.利用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针对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笔画书写的长短进行点评。
9.教师小结:要想把字写得美观,不仅笔顺要正确,同时要注意笔画的位置,书写的长短等,这样才能把字写得美观、大方。
二、、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教师播放教书先生正在教孩子读古诗《咏鹅》的动画视频,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视频一起诵读。
2.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3.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4.教师播放教书先生读古诗的视频动画,组织学生模仿教书先生的节奏和语调练习诵读。
5.想象交流: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写的。他在写这首古诗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课件播放《咏鹅》画面,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7.齐声诵读,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和大人一起读:小兔乖乖)
【教材分析】
教材在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中设计了“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板块,孩子和父母、祖辈或教师等大人一起阅读,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小兔子乖乖》。目的是为了让亲子在伴读和共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小兔子乖乖》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歌谣,它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吸引孩子们的注意,便于激发孩子们的识字、阅读的兴趣。。
【学情分析】
《小兔子乖乖》流传其广泛,几乎每个孩子在咿呀学语时都听过大人们的轻唱,有的甚至成为睡前的催眠曲,所以这一首对于孩子们并不陌生甚至有的孩子都能背下来的《小兔子乖乖》,在课堂中的把握,尤其是对孩子兴趣的激发,积极性的调动是一个重点,而亲子之间的共同阅读是是一个挑战,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普通话朗读《小兔子乖乖》。
2.和父母、祖辈或教师等大人一起阅读,遇到不会读的字,请教大人。
3.孩子在大人的伴读和共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父母、祖辈或教师等大人一起阅读。
【教学难点】在大人的伴读和共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一、复习导入
复习检查上节课两个汉字和古诗。
二、和大人一起读
(一)导入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播放一首大家特别熟悉的儿歌。(播放《小兔子乖乖》歌曲)
2.听,多么熟悉的歌曲啊!请伸出双手,咱们一起唱吧!
3.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童话故事吧。(板书课题,齐读)
(二)学习儿歌
1.教师指导学生一幅图片对应一段文字,边唱边结合插图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小朋友自己边唱歌边用手指点着插图边的汉字,初步感知故事梗概。
3.学生自由读《小兔子乖乖》,遇到不会的字可以圈起来,问问老师,再多读几次。
4.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5.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
(1)故事中都有谁,小兔子开了几次门,每次都遇到了谁?(板书:小兔子乖乖
(2)第一次,小兔子为什么不开门?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说这段话?
第二次,小兔子为什么开门了?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说这段话?
(3)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学的了什么?
(三)分角色朗读
1.老师和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2.学生戴头饰表演。
三、布置作业
1.亲子阅读
家长读一句,你读一句;也可以家长读一段,你读一段。
2.回家和父母一起分角色表演。
3.建立亲子阅读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