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集体备课)第5、6课时《3.爬天都峰》教案 两课时

(2014-09-09 00:11:07)
标签:

《3.爬天都峰》

教案

两课时

分类: 三上教案

三年级   第二周   1498-9   星期二-

3.爬天都峰

【教材简析】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三年级学生提出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知识的积累,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要想有感情地朗读,尤其是人物对话学生要想读不出不同的语气和心情,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经过分析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才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方法】

合作识字、情景教学法、想象法、朗读感悟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图片、文字介绍等。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出现生字词语:笔陡、石级、发颤、仰起脸、奋力、攀着、鲫鱼、纪念、小辫子、笑呵呵、鼓舞、居然、汲取力量

  b.读准多音字:假日、似乎、白发苍苍、照相、应该

  c.去掉词语读生字。

  d.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e.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f.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

3 爬天都峰

爬天都峰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后

                第二课时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五、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板书设计

                  又高又陡

一会儿„„一会儿

爬天都峰         奋力攀登     手脚并用           互相鼓励

                              终于               战胜困难

相互道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