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支、枝”作为量词时,用法上有什么区别
(2014-01-06 23:55:49)
标签:
只支枝用法区别 |
分类: 人教版二年级资料 |
“只、支、枝”作为量词时,用法上有什么区别
今天,在领学生做试卷的时候,碰到了“只”、“支”和“ 枝”的用法,让我们颇为头疼。
根据商务印书馆2013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第6版,对于“只、支、枝”作为量词时,在用法上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作为量词“只”的用法:
1.用于某些成对的东西中的一个:两只耳朵,两只手,一只袜子,一只鞋。
作为量词“支”的用法:
3.纱线粗细程度的英制单位,用单位重量的长度来表示,如 1磅重的纱线长度有几个840码,就叫几支(纱)。
4.用于杆状的东西:一支枪,三支钢笔,三支蜡烛。
作为量词“枝”的用法:
2.同“支”d,即用于杆状的东西:一支枪,三支钢笔,三支蜡烛。
通过以上的说明, “只”、“支”和“ 枝”作为量词的时候,用法一目了然。大家会搜到很多不同的用法,是因为大家用的《现代汉语词典》的版本不同而已。建议大家用最新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
目前对于“支”和“ 枝” 作为量词的用法,疑问最多。作量词时,它们之间又可相通又不可通,此时使用起来,就很容易混淆。从上面的解释中可以看出,“支”与“枝”作量词时都可“用于杆状的东西”,此时既可用“支”,也可用“枝”。所以,“我在操场上捡到一枝钢笔。”和“我多想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呀!”中的“枝”也可用“支”。 “我买了一枝康乃馨鲜花。”康乃馨鲜花是“带枝子的花朵”,只能用量词“枝”,不宜用“支”。
为什么“一枝钢笔”倾向于用“枝”?2013年之前的《现代汉语词典》版本中凡是用“x同y”表述的,编者都倾向于用y而不用x。商务印书馆1996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量词“枝”的用法为:“用于杆状的东西:一枝枪、三枝钢笔、一枝蜡烛。”量词“支”的用法为:“a)用于队伍等:一支军队、一支文化队伍。b)用于歌曲或乐曲:两支新的乐曲。c)用于电灯的光度:四十支烛光、二十五支光的灯泡。d)纱线粗细程度的计算单位, e)同‘枝’。” 所以,量词“支”同‘枝’”,表示用于杆状的东西时,“支”与“枝”可通用,但倾向于用“枝”。小学语文教材将“一支钢笔”改为“一枝钢笔”正是基于这一点。但是2013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就没有这个“倾向”之说。由此看来,用作杆状物时,用“支”还是“枝”应该都规范。那么有什么必要非要把“支”改成“枝”呢?其中的奥妙就不得而知了。
是否,我们的教科书也不能一再的照版印制了,要结合社会实际做出调整了呢?期待教材的编写者能减少一些模棱两可的内容在教材中出现,减少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困惑。
以上本人的拙见,还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