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案 两课时
(2013-10-18 00:22:00)
标签:
《坐井观天》教案两课时 |
分类: 人教版二年级资料 |
13 坐井观天
二年级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知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片面的。
【教学目标】
1.学会 “沿”、“际”、“信”三个生字。理解“坐井观天”、“井口”、“井沿”、“说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会写“沿、抬”等8个字。
2.分角色流利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理解寓意,使学生懂得学习、做事、学本领都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教学难点】
悟出文章的寓意,懂得“坐井观天”的意思。
【教具准备】
1.小鸟和青蛙的头饰。
2.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成语故事吗?说说你们读过哪些成语故事。
2.“坐井观天”是一个成语,这一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当人们一看到“坐井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青蛙。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打算给自己提什么样的学习要求?
2.出示生字,多种方式练读。(齐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渴”是想喝水,所以是三点水旁;
“喝”是用嘴喝水,所以是口字旁
3.四人小组自主识字,探索识记方法,师巡视指导。
4.检查小组识字情况。
5.再读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朗读感悟,启发想象
1.出示挂图,(青蛙与小鸟的合影。)
(1)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口头填空: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2)板书理解“井沿”。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3.(1)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4.感悟第二次对话。
(1)指名读青蛙的话。
(2)读后回答: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3)理解”大话”。青蛙认为小鸟哪句话是大话?指名读。
a.播放动画。(小鸟飞过田野,飞过高山,飞过山林,飞过城市……)理解”一百多里”。
b.你能把青蛙对小鸟的不相信,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评议,齐读。
(4)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5)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A.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不到井口范围以外的天,所以它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B.因为小鸟天天在空中飞,亲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认为天“无边无际”。
(6)理解词语“无边无际”。“无边无际”到底有多大?还有什么也可以说无边无际?(沙漠、大海、草原等)闭眼想象:小鸟飞呀,飞呀,飞过田野,高山,山村,城市,飞过那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边,天可真大啊!
(7)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指名读,评议,齐读.
(8)带学生体验.
a.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天,无边无际。)
b.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天不过纸筒口那么大。)
c.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长长的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纸筒口那么大。而走出教室看天,没有什么障碍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天无边无际。)
(9)看画面,你们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
a.多媒体画面演示: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b.结论:这是因为青蛙的视线被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c.相机指名读好句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
(10)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5.感悟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它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并交流,读出适当的语气。
小结: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四、整体感悟,角色体验。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带头饰表演朗读。
(3)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
五、读后悟理,理解寓意
1.说说你对小鸟和青蛙的不同看法。
2.是啊,同学们,千百年来,直到今天,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一只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青蛙,所以人们常常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人。
3.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
(1)小明这次到北京转了一圈,可开眼界啦!以前整天呆在村里,坐井观天,没想到外面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2)有些人坐井观天,自我感觉特别好,却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我们很多同学坐井观天,很少读课外书,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4)原以为我们的设计、规划够先进了,可去外地一看一比,才知道我们是坐井观天,比起人家就差远了!
……
4.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而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六、总结全文。
1.学习了本文,我们都收获不小,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不懂就要问!
可能有一些学生会提问:(1)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2)青蛙有没有错?……
2.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这正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七、作业
1.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3
青蛙:见识短浅、傲慢、自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2.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出现了青蛙和小鸟的几次对话?他们在争论什么问题?
二、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生字,写好要注意什么?
“信、际、沿”: 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沿”:第五笔是横折弯。
“观”字的左半部是“又”字的变形,“捺”变成“点”。
“际”字的左耳旁中的“阝”要写得稍小一些,不要超过田字格中的“横中线”。
“答”字上面是竹字头,不要写成草字头,写时,竹字头只占田字格上半格的二分之一。
“弄”字的下半部“廾”,不要写成“开”,第五笔“一”要写得稍长些,还要注意“起笔”在“横中线”下,“收笔”写在“横中线”上。(压在“横中线上”)
3.教师范写。
4.学生书写,教师指导。
5.展示,评议。
三、拓展活动,升华情感
1.同学们,今天咱们这节课,全面地认识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但是咱们不应该讨厌他、批评他、责怪他,而应该可怜他、同情他、帮助他。对像坐井观天的人也一样,要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才对。现在,谁来想个巧妙的办法帮助这只青蛙离开这口枯井?
2.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被你们救上来以后,它惊呆了,它会看到什么?它会说些什么呢?(借助多媒体,出示青蛙跳出井口的画面)
3.学生分小组续编第四次对话。
四、小结
寓言故事城里有好多这样的故事,课下大家借助课外书多读一些,去了解更多的故事。
五、作业(1必做,2、3、4选一)
1.写生字词。
2.读成语故事。
3.把这个故事和续编讲给爸爸、妈妈听。
4.和家长分角色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