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雨点儿》教案 两课时
(2012-12-25 08:43:17)
标签:
《12雨点儿》教案两课时杂谈 |
分类: 一年级 |
一年级
12 雨点儿
【教材分析】
《雨点儿》一文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本课内容浅显,情节性强,文中第五小节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空间,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加以探究。
【学生分析】
班内学生通过四个月的拼音、识字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大多数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是受他们的欢迎,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好玩。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这首歌唱的是小雨点儿,我们来看看。(播放动画)多可爱的雨点呀,你们想和它交朋友吗?
3.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读准“点”和儿化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 学生读文后,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新词。
4.出示生字新词,自主识字。
熟字加偏旁:清、问、回;
熟字换偏旁:菜—彩漂—飘;
熟字换部件:穿—空;
“数、点、落、答”等字适宜整体识记。
(2)你看见了什么?看到雨点儿怎样?〈很小、很多〉多到怎样?(数不清)
a.正音“数”字,读“数不清”。
b.“飘落”是一个动作,你能说说课文中是指什么“飘落”下来吗?你还知道什么可以飘落下来?
c.练习用“飘落”说话:秋天到了,风一吹,树上的叶子就飘落下来。
(6)指导朗读第一节。
2.第二—四自然段
(2)大雨点儿要去哪儿?小雨点儿要去哪儿?(大雨点儿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小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3)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笔找出大雨点和小雨点分别是怎么问的,用直线画出来,读一读。指导学生体会“你呢”这句话没说完整。
(4)分角色朗读,指导读好疑问语气。分男女生扮演大雨点,小雨点读对话。
3.第五自然段
(1)同学们,读到这儿,你们想不想知道大雨点、小雨点去了那儿以后,那里的景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我们去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吧!(自由大声读课文,找一找发生了什么变化。)
(4)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有了雨水的滋润,植物才能长得更好。)
过渡: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6)学生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朗读这一段时,语速稍慢,“更”“红”“绿”这几个字要突出。
第二课时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 示范写,边写边指导。
“方、半、巴”三个字都是独体字。
方:注意强调笔顺。为使字写得美观,可以抓住这几点:第一笔点、第三笔的起笔与收笔、第四笔起笔的位置都在竖中线上。
巴:注意强调笔顺。最后一笔不能写得太短。念笔画、笔顺。
⒊拓展: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