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口耳目》教案 两课时
(2012-11-05 01:35:23)
标签:
《2口耳目》教案2课时杂谈 |
分类: 一年级 |
一年级
2 口耳目
【教材简说】
本课是象形字归类识字。12个字按人体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成四类。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课后练习“我会连”又举出了四个字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义形结合的特点。本课学写的三个生字中出现了“竖、撇、捺”三种新笔画。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 激趣导入:出示象形字(刀、石、鱼、石)演变过程的课件。
老师:这是一把刀,古时候的人按照刀的样子,发明了这样的字,经过很长时间的变化,刀写成了现在这样。汉字有意思吗?想不想学更多的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口耳目》。
3.板书课题,齐读。说说你对“口、耳、目”的理解。
二、观察图画,整体感知
1.(出示12个生字彩图)学生自由观察,各抒己见(学生对象形字的特点只须意会即可)
2.了解学情:在这些新朋友中,有没有你已经认识的?你是怎么认识的?
(如:在前面的课文中读过;在电视上、书报上、广告上、路牌上见过)
3.小结:小朋友们既懂得观察,又会自己识字,真不错,这节课我们要把这些字记得更牢。
三、图文结合, 学习生字
借助拼音认读“目”,并知道“目”即眼睛。
③比一比:图画、图画右下角的古象形字和图下的现代字:“目”有什么相像的地方?(教师随学生的发言,形象直观地展示象形字的演化)
师:古人根据物体的形状画图,这些图就是最早的文字。有一些汉字,就是从图变化而来的。这些字就是象形字。
④识记生字:学生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⑤师生共同小结学习“目”的方法:
看图读字——比形认字—识记生字。
2.半扶半放学“口、耳”
(1)学习“口”
①课件出示“口”字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一张口;象形字“口”)
(2)学习“耳”
①课件出示“耳”字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
3.合作学习:“羊、鸟、兔、、日、月、火、”、木、禾、竹”。
(1)同桌合作其余的9个生字。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汇报交流,相互启发。
①指名当小老师上台教全班同学学习这个字。(学生说话时,引导他们学习用“一只、一轮、一团、一个、一棵”等数量词。)
②台上台下、师生之间互相补充交流。(小老师没有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
③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容易忽略的笔画。如
鸟: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
兔: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有一点。
禾:禾苗有穗儿,比“木”我一撇。
④新偏旁“角子头”的教学要随“兔”的教学进行,并拓展:你还认识哪些带有“角子头”的字?
四、反复认读,巩固生字
第二课时
2.学生自读课文,说说有什么新发现?同桌交流。
3.交流分类理由:12个字按人体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成四类。
4.说说你知道的其它人体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
(2)教师示范,具体指导
“十” 笔顺:先横后竖。“十”的“横”写在横中线上,右面略高些,“竖”写在竖中线上。横笔左右两面相等,竖笔在横上面的部分略短,下面的部分略长。
(3)学生描红、练写。(提醒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3.让学生了解“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4.展示、评价。
五、作业
1.书写三个生字。
2. 找找还有哪些字是象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