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 zcs》教案 三课时

(2012-09-26 00:16:19)
标签:

教案

三课时

《7zcs》

杂谈

分类: 一年级

一年级  第四周  12926  星期三

7 zcs

【教材简介】

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z、c、s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及它们的四声,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第一幅图是一个小女孩在黑板上写字,写的是字母z,“字”提示z、zi的音,小女孩写的字母“z”提示z的形。第二幅图用小刺猬的“刺”提示c、ci的音,小刺猬的形状提示c的形。第三幅图是一条正在吐丝的蚕,吐丝的“丝”提示s、si的音,蚕的形状和蚕吐出的丝的形状提示s的形。

第二部分是声母z、c、s和单韵母a、e、u的拼音练习以及三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z、c、s的书写格式。

第四部分是认读字词,配有一首儿歌和背景图,四道算式正等着小学生“过桥”。

【教学目标】

    1.学会z、c、s 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z、c、s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学会zicisi3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读它们的四声。

    4.能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学习重点】

    z、c、s的发音及zicisi的整体认读、认字。

【学习难点】

    z、c、s的发音。

【课前准备】

    课件;z、c、s及音节的卡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趣揭题

    1.复习声母b p m f  d t n l  ɡ k h  j q x  y w

    2.复习声母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

    3.今天我们再认识三个声母朋友:z c s。(板书课题)还要认识整体认读音节家族中的新成员。

    二、学习声母z

    1,出示插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一个小女孩在黑板上写字,写的是字母z。)

    师:“字母”的“字”读成一声,读得轻短点就是声母z的读音。

    2.范读,讲发音要领:发z时,舌尖向前平伸,抵住上齿背,憋住气,然后舌尖稍稍离开,形成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声带不颤动。(平舌音)

    3.生读:感受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正音)

    4.识记z的形

    1)看图,能不能找出z的形?(小女孩写的字母“z”提示z的形。)

 2)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z的形?(如编顺口溜:小2 z z z。)

   5.指导书写

   1)怎样写好z呢?看课本,z是几笔写成?占什么格?

   2)生边说师边在四线三格中示范写。

   3)学生练写,师个别辅导。

    三、学习声母c

    1.出示插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一只小刺猬。)

    师:“刺猬”的“刺”读成一声,读得轻短点就是声母c的读音。

    2.范读,讲发音要领:c的发音部位、方法跟z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较强。(平舌音)

    3.生读:感受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正音)

    4.识记c的形

    1)看图,能不能找出c的形?(小刺猬的形状提示c的形。)

    2)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c的形?(如编顺口溜:半圆c c c。)

    5.指导书写

    1)怎样写好c呢?看课本,c是几笔写成?占什么格?

    2)生边说师边在四线三格中示范写。

    3)学生练写,师个别辅导。

    四、学习声母s

    1.出示插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一条正在吐丝的蚕。)

    师:“吐丝”的“丝”读得轻短点就是声母s的读音。

    2.范读,讲发音要领:发s时,舌尖向前平伸,靠近上齿背,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声带不颤动。(平舌音)

    3.生读:感受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正音)

    4.识记s的形

    1)看图,能不能找出s的形?(蚕的形状和蚕吐出的丝的形状提示s的形。)

    2)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s的形?(如编顺口溜:半8s s s。)

    ⒌指导书写

    1)怎样写好s呢?看课本,s是几笔写成?占什么格?

    2)生边说师边在四线三格中示范写。

      着重指导写s,它是从右上起笔,先向左半圆,再向右半圆,像阿拉伯数字8的半边,要写正,不能歪。

    3)学生练写,师个别辅导。

    五、巩固练习

    1.巩固zcs练习:

    z、c、s都是舌尖平伸发音,因而也叫平舌音。特别强调舌尖一定要向前平伸,顶住上门齿背,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咬着舌尖发音。

      顺口溜记忆:小2 z,半圆c,半个8字就是s。

    2.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一、引入复习,导入新知

    1.复习声母z c s,说顺口溜。

    2.复习单韵母。

    3.揭示新知。

    二、音节拼读练习

    1.学习拼读声母zcs与单韵母aeu组成的两拼音节。

    出示两拼音节:

          / ɑ→zɑ            / ɑ→ca         / ɑ→sɑ

        z eze          cece       sese

          \ uzu            \ ucu         \ usu

    ①多形式拼读,注意两拼音节的方法。

    ②读带四声是音节,并试着组词,再进行说话。

    如,砸核桃   秋天,我和妈妈一起砸核桃。

    2.学习拼读声母zcs与单韵母uo组成的三拼音节。

    出示三拼音节:

    zuozuo      cuocuo    suosuo

    ①多形式拼读,注意三拼音节的方法。

    ②读带四声是音节,并试着组词。

    三、学习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

    1.出示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

    2.读准音

   1)师:把声母zcs的音读长些、响亮些就是zi ci si的音。

   2)对比着发音:z—zi,c—ci,s—si,体会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发音的相同和不同处。(声母轻短,整体认读音节声音响亮一些、长一些。)

   3)多种形式认读。

   4)师:整体认读音节zicisiyiwuyu一样是直接用来给汉字注音的,韵母i在这里不读“衣”,不能用来与声母拼读,要整体识记。

    5)练习zicisi的四声拼读,试着组词说话。(一定基础上打乱顺序认读。)

     如,zī 滋味     今天饭菜的滋味不错。

         zǐ 紫色     我穿着一件紫色的衣服。

         zì 自己     我能自己去上学了。

   3.认清形

      比较:zcszicisi

      指导书写。

    4.巩固拓展

    ①比一比、读一读:

      z —zi    c —ci   s —si

      zizɑ    cice   sisu

    ②儿歌:紫色树,紫色花,

            紫花开了结紫瓜,

            紫瓜柄上长小刺,

            紫瓜里面装芝麻。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声母zcs

    2.复习音节:zɑ、zezuzuo……

    3.复习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

    二、认读字词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2.出示认读:

     cā bō li      tuō dì      zuò hè kǎ

     擦玻璃       拖地       做贺 卡

    3.练习说话。

    4.延伸:说说你在家里会做哪些家务事?

    三、学习儿歌

    1.复习巩固学过的音节:sì zuò cuò

    2.示范读、领读。

    3.简单释疑:

    ①题目上怎么有标点符号?题目是打比方说的,不是真的过桥。

    ②“了”有两种读音,一种读“le”,这课生字读“le”,“对了、错了、过了桥”中的“了”都读“le”;另一种读“liǎo”,拼音字母以后会学到,现在记住“过不了”的“了”读“liǎo”。

    ③“一”的声调会随后一个字的声调而变化,朗读时要按所标的声调读。

    4.生读试背。

    5.识字:

    zuò   ɡuò   le   bù  lè

             

    认读、组词、说话。

    如,做:做作业    我认真做作业。

        做事      爸爸做事很认真。

    过:走过      我走过一座小桥。

        过年      我喜欢过年。

    了:对了      这道题做对了。

        走了      昨天,奶奶走了。

   6.区别:了(le  乐(lè)

      我高兴地笑了。

      我今天很快乐。

    四、布置作业

    回家把《“过桥”》这首儿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