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加强小学班风建设(上)

(2011-05-26 23:24:18)
标签:

加强

小学

班风

建设

(上)

杂谈

分类: 德育教育

如何加强小学班风建设(上)

    [提要]班级管理,一直是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其中树立优良的班风,不仅是班主任工作的要求,同时,也是无数班主任老师迫切的愿望。这是因为,良好的班风是班级无形的规范,能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在这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下,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受到无情的鞭笞,好的思想和行为得到充分的展现。在本文中,笔者就如何加强小学班风建设,结合工作实践,从六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确定班风,提出目标;选拔和培养班级骨干;建立、完善班级规章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榜样示范;班主任以身作则。并提出了两点具体策略:“班级日记”;“检讨自我,快乐向前”。本文可以看作是对自己工作经验的理性分析,希望能对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加强 小学班风 建设 研究

  一、加强小学班风建设的意义

  迎接二十一世纪,走向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崭新课题。人的素质并不是先天的,而是“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获得的”。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途径,在学校各项工作中,融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为一体就是校风建设和班风建设。尤其是班风建设。小学六年,学生在一个具体的班内学习生活,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一个教学班的班风如何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影响极大,因此班风建设对素质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

  班风,即班级风气,是指一个班级中起主导作用的风气。它是师生在共同的班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精神风貌,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都在与学生打交道,在大量的工作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良好的班风建设对于抓好班级管理极为重要。

  二、如何加强小学班风建设的内容

  以下是我在工作中就如何加强班风建设这一话题的一些做法:

  (一)确定班风,提出目标

  班主任在接班之初,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征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讨论确定班风的构成要素。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要求他们诚实、勤劳、好学;对于中高年级同学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团结、上进、竞争、创新,使班级成员自觉自主地形成正确的舆论,取得共识,为良好班风的形成奠定基础。另外,班主任还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阶段的具体奋斗目标,例如“学雷锋周”、“文明礼貌月”、“为班级争光,搞好体操比赛”等。目标明确了,团结加强了,纪律性提高了,学生自觉学习和锻炼的风气就会逐步形成。

  奋斗目标的确立必须实事求是,也就是班风建设必须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目标过高过低都是不科学的,都不利于班集体建设,对基础好的班级,目标可定得高一点;而对基础差的班级,目标就应定得低一点。因此,班主任调查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情况明了,才能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班集体奋斗目标。如果是中途接的一个班,除了听取前任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的意见外,还必须深入到班级学生及其家长和其它班的学生中去了解情况,否则难以操作,从而影响目标的完成。另外,还要发挥目标的管理作用。通过目标管理,建设一个团结和谐、奋发上进的班集体。具体做法是:依据班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学习情况,制订出切合班级实际的管理目标;然后围绕班级目标,指导学生制订出与各自情况相符合,又与班级目标相配套的个人目标;之后,班主任可根据目标的内容和同学们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有效的措施,引导同学们实现班级和个人的双重目标。这样,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必能形成团结和谐、奋发上进的班风。 

  (二)选拔和培养班级骨干

  要树立优良的班风,实现班级共同目标,必须有一批紧密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学生干部和积极分子。组建班干部队伍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发扬民主,注重培养

  在低年级,班主任不仅要告诉小干部们做什么,还要指导他们怎样做。可以结合“第一次当班干部”等活动,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学会一些简单的管理方法。例如,如何整队、喊口号;有同学不服从管理时不能骂人、更不能用棍子打人;同学出现问题要及时告诉老师……中高年级班干部由于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班主任可以事先讲清活动的目的或要求,留给他们一定的空间,这有利于班干部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理解、支持班干部的工作,要肯定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不足,培养他们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2. 多设职位,轮换锻炼

  著名教育哲学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质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的发展”。③一个班级不仅存在班干部集体,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积极分子。班主任要规范引导,委以职务。我曾接过一个三年级的班,负责该班的班主任工作。这个班纪律涣散,小团体多。我便主动与这些小团体头目们交流、沟通。我发现他们当中有的学习优异,有的爱好广泛,有的认真负责,有的颇具领导才能。经过一番谈话和几次班级活动后,班级积极分子也逐一浮出水面。我和学生们协商选出了班干部、小组长、课代表、负责人、管理员,每人只担任一个职务。这样全班40人,20多个是积极分子,学生各尽其能,各负其责,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交代,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健康风气蒸蒸日上。在后来的工作中,我们又积极地轮换干部,使更多的学生得到了锻炼,有力地巩固了班风。

  在轮换干部这个问题上,我们首先要形成一定的体制,不能随说随改。对于缺乏自信,不善常管理的同学,班主任不能以任何理由取消其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试想想,如果让同学们轮流担任小组长,但当轮流到某个同学时突然以种种理由跳过该同学,那么对于该同学的心理会有多大的打击?这就违反了我们轮换就是为了锻炼的本意,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建立完善班级规章制度

  “没有制度,无以成方圆。”小学生依赖性强、自觉行为意识差,他们的行为常要依靠外力的监督。因此,班主任必须要为他们建立起看得见、摸的着、可以仿效的参照系,给他们以具体的规范。

  1. 与学生共同讨论制定

  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人,班主任应发扬民主,积极鼓励他们参与班级规范的制定。刚开学时,学生总表现出纪律性差,上课很难认真听讲。这时,班主任可以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分析原因后与他们一同制定《课堂公约》。有些同学,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常常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班主任在讲清利害关系之后,也可以和大家达成共识,制定《卫生公约》,提出必要的约束条款。在师生共同讨论中,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有了“主人翁感”。同时,这样制定的规范学生易于接受,自觉贯彻执行的意识更强。

  2. 切合本班实际,要有约束力

  建立班级规章制度也不能照搬照抄,要在《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制定一些切实可行,有针对于本班实际的制度。例如:一个班级学生纪律涣散,爱吵爱闹,班主任可以针对这一实际,制定一些必要的规范,对爱吵闹的学生加以约束。

  另外,制度要有约束力度和范围,但又不能过分苛刻,不能事无巨细,约束一切,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

  3. 做好检查评比

  光有规章制度还不行,要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及时地检查、评比。合理的检查评比能够督促学生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推动班级常规管理的顺利进行。检查评比要公正严明、一视同仁,要注重反馈信息,总结提高。

  4. 奖其当奖,罚其当罚

  该表扬时,决不吝啬;该批评时,决不姑息。对后进生则要多鼓励,少批评。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分寸,讲求艺术,不能说一是百,不能一无是处。表扬后要勉励其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批评后要多交流谈心,让其正视错误,认真反省。

  滥用奖励或惩罚都是不道德的,不仅会使奖励与惩罚丧失有来的作用,而且还会适得其反。只有合理地运用表扬与批评,才能督促学生更好地遵守制度,形成健康的班级舆论,进而为树立优良的班级风气保驾护航。

  科学的管理需要一套严格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但是有了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并不等于就有了科学的管理。常有这样的现象:同一个学校,不同班级班风各异,甚至出现两极分化。我认为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在于如何看待同学,如何进行管理。一种做法是将学生置于管理的对立面,以堵代疏,以罚代管,以权代理,其结果是学生像按不下去的皮球,师生对立情绪日趋严重,既损害了老师本人的形象,也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素质教育;另一种做法是,视学生为管理的主体,在老师的言导身教下,让学生参与管理,在管理中培养其公民意识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