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天天练(60篇)第50天任务《临安春雨初霁》

标签:
高考 |
分类: 诗词文赋 |
第50天任务
临安春雨初霁(jì)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zho)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 霁:雨后或雪后转晴。世味:人世情味;社会人情。客:客居。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这里指南宋行在临安。南宋称京城临安为行在,有不忘旧都汴京而认临安为行都之意。矮纸:短纸、小纸。斜行:倾斜的行列。草:指草书。晴窗:明亮的窗户。细乳:茶中的精品。一说指烹茶时浮起的乳白色的泡沫。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出种种形状。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莫起风尘叹:不要因风尘而叹息。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质。
诗歌描写了江南的春夜,通过杏花春雨,表现了临安的独特风光,书写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和对京华红尘的厌倦,背后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惆怅,那种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含蓄而又深蕴其中。
近年来人世情味淡得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想来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着草书,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品名茶。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易错字填空]
1.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2.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直接性默写]
1.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3.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4.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情境性默写]
1.《临安春雨初霁》中“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两句,写出了命途坎坷的诗人发出的悲叹,说出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内心感受。
2.《临安春雨初霁》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两句,细致贴切地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3.《临安春雨初霁》中“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两句,看似写清闲的作书品茗,实则是写诗人内心的无限感慨与牢骚。
4.《临安春雨初霁》中“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两句,既道出了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易为其所化的感受。
5.《临安春雨初霁》中用讽喻手法表明诗人“闲”的句子是:“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6.《临安春雨初霁》中“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两句,采用一个独具匠心的比喻,感叹世态人情凉薄,同时诗人自问为什么过客居京华这样寂寞无聊的生活。
7.《临安春雨初霁》是陆游远离政界多年重新奉诏入京时所作,他对于政治舞台上的倾轧变幻,对于世态炎凉,体会得极深,以至于起笔就说:“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8.《临安春雨初霁》中表明诗人不会被世俗污染的两句是“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9.《临安春雨初霁》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而且在于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
10.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国家也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于是按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