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天天练(60篇)第19天任务《答司马谏议书》

(2023-04-20 23:40:41)
标签:

高考

分类: 诗词文赋

19天任务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u),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chón)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bàn)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nàn)壬(rén)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fi)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xù)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x)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duó)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wù),不任(rèn)区区向往之至!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天天练(60篇)第19天任务《答司马谏议书》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天天练(60篇)第19天任务《答司马谏议书》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天天练(60篇)第19天任务《答司马谏议书》文章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天天练(60篇)第19天任务《答司马谏议书》 [易错字填空]

1.某启:昨日教,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故也。虽欲强,终必不,故上报,不复一一自。重念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道所以,君实或见恕也。

2.盖儒者所争,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以天下怨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邪说,难人,不为拒。至于怨之多,则前知其如此也。

3.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国事、同俗自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之迁,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不为怨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4.无由会,不区区向往之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天天练(60篇)第19天任务《答司马谏议书》 [直接性默写]

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2.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3.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4.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5.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6.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7.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8.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9.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天天练(60篇)第19天任务《答司马谏议书》 [情境性默写]

1.《答司马谏议书》中直接点明作者与司马光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的句子是:“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3.《答司马谏议书》中司马光在来信中指责王安石实行变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4.《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反驳司马光“侵官”的指责。

5.《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指出新法的理论根据是“举先王之政”,根本目的是“兴利除弊”,这样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

6.《答司马谏议书》中批判士大夫不关心国家大事、随声附和、讨好众人的做法的句子是:“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7.《答司马谏议书》中“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三句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对方要害,使其无言以对。

8.《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借助盘庚迁都来表明自己对变法的态度的句子是:“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