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天天练(60篇)第17天任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标签:
高考 |
分类: 诗词文赋 |
第17天任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zhn)乎尔,毋(wú)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jn);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shn)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sì)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kn)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表现了弟子们的志趣与性格和孔子循循善诱的大教育家风范,同时反映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
[易错字填空]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3.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4.夫子哂之。
5.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6.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7.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8.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9.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0.唯求则非邦也与?
11.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直接性默写]
1.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3.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4.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5.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6.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7.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情境性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四个弟子毫无顾虑,他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的理想是用三年时间让一个受外国军队侵犯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诸侯朝见之事,他说“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笑子路的原因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的句子是:“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的志向是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公西华的志向是做个小相,参与“宗庙之事,如会同”。
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两句话可以看出来。
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夫子哂之”,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子路率尔而对曰”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针对“礼乐教化”说的“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两句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虚,从“非曰能之,愿学焉”这两句话可以看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动作中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