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坂的机会以及二胎时代的置业选择

(2016-04-25 15:57:45)
标签:

杂谈


有幸见证和记录了深圳房地产的发展史。记得刚入这行的时候,深圳CBD还刚刚胎动,当时中心区有个先发项目,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他的房子造的如何如何好,而是他的一句广告语——打开**的窗户,看深圳的未来。如今,十几年过去,这句广告语描述的都已兑现,首选中心区置业的购房者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那么,下一个十年,打开窗,看深圳的未来在哪里?得高新产业者得天下,很显然,拥有华为新城的坂田在这一轮的竞争中已然领跑。

深圳的商业中心在罗湖,行政中心在福田,自贸区及高新园区在南山,那么,第二个高新产业及智造中心在哪里?在龙岗(坂田的华为科技城 横岗的阿波罗产业园 宝龙工业区)。这也是我日前在嘉霖·华禧剑客论坛表明的一个观点。

目前,在媒体公开的报道中,龙坂已经被定义为深圳城市新的一极、科技硅谷以及深圳的第三中心。去年深圳房地产市场表现最火爆的二个板块,一个是前海,另一个就是龙坂。

不仅有政府规划的背书,也有市民用自己手中的房票来投票。龙坂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http://ww2/large/628de84fjw1f390406n0mj20um0hd77m.jpg


说到坂田,可以用二座城来描述。一座是华为科技城,讲的是它的产业特色。聚焦龙坂,因为华为、富士康等巨头的存在,目前区内已汇聚众多科技企业,汇聚了约30万IT精英,集纳了200多家知名企业总部,仅天安云谷写字楼规模就相当于1.5个车公庙。从人口、规模、产业产值这几大城市发展力量来看,都将是城市新生支柱。一座是万科城,讲的是它的人居高度。坂田成就了万科,万科早期的三座丰碑万科城、四季花城、第五园都集中在坂田。目前片区内来集中了更多的巨头,万科、华润、保利、佳兆业、嘉霖等15大牌开发商抢滩逐鹿, 2000万平城市升级蓝图将逐渐兑现。而从坂雪岗2000万平恢弘旧改首发力作嘉霖·华禧的市场表现来看,不论区域价值还是项目价值,市场认同度都非常之高。

上文说了那么多,龙坂无疑是当下深圳的机遇之城,那么对于深圳的7080后置业,我们应该要有一些什么新思考?

当下深圳的房地产市场,即面临着楼市新政带来的承压(大幅提高了购房门槛);也面临着全民二胎政策扩内需的需求冲动。不过,依照深圳的虹吸效益,个人认为,这种“捂盖子”的调控,每一次调控基本上都是刚需和刚改入手的机会。

 因应新的人口红利时代的来临,普遍二胎也预计现阶段中国家庭人口由三人增加四人,家庭人口的变化也预计我们的置业计划要发生相应的调整,在二胎时代,三房是门槛,四房才是真爱。

http://ww4/large/628de84fjw1f38zvzyhc6j20g00bwjv2.jpg


在高房价的深圳,如何才能完成好二胎时代赋予购房者的新的任务,建议关注一个片区——龙坂片区。一是龙坂目前相对于原关内仍有四成左右的价格落差;二是能与前海并驾齐驱龙坂,被誉为深圳的新硅谷,2500多家科技研发机构集聚、华为等10多家世界500强进驻,云集约30余万科技精英人才,2014年GDP约2658亿元。作为深圳市产业升级示范,龙坂硅谷将传承深圳创新传统,与前海金融中心共耀,经济与科技腾飞,一起驱动深圳下一个黄金时代。关注一类产品。地段、交通、配套、环境、园林,户型的高拓性等,都是很重要的着眼点。比如日前推售的嘉霖·华禧,89平园景四房,119平奢阔五房,掐准二胎时代的客户痛点,南北通透户型,双阳台设计,时尚布局,半围合式布局景观享受,面积高拓展率,平均拓展率达20%。发展商非常自信,认为这样的产品才是二胎时代置业首选,二代家庭的优质之居。

http://ww4/large/628de84fjw1f38zwmmvmvj20p00irjwk.jpg


我一直认为深圳的购房者很幸福,那就是产品创新带来的红利。在深圳,89平可以做到4房,这在其他城市包括临深的莞惠都是不可想象的,一般来说,深圳的89平相当于其他城市120平左右的产品,如此平摊下来,深圳的房价其实没有那么高的离谱。

目前,作为购房的新生主力军,85后都已到了30而立的人生阶段,市面上会看到他们大批前来置业。但是,在政策多调、市场多变的情况下,该如何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看现在,更看未来,该出手时就出手。

http://ww1/large/628de84fjw1f3904dk7rhj20jg0hdgpn.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