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独处空间亲子育儿 |
分类: 育儿记-学前 |
现在都推崇“亲子”,
“亲子教育”、“亲子阅读”、“亲子游戏”、“亲子装”……
而“亲子”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要“家长与孩子共同”。
这的确是一个好现象,也是值得提倡和推崇的!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多创造“亲子”机会。
正因如此,宝宝倍感安心,充满自信,
父母和孩子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我们变得更加默契,更加热爱生活,
甚至彼此之间有说不完的“小惊喜”和“小秘密”。
能腾出充裕的时间和 Benny在一起,
嬉戏玩耍、读书讲故事、散步逛街、说笑聊天……
比起大多数上班族妈妈来说,我无疑是幸运的,也倍加珍惜。
儿子做什么都有我参与的份儿,甚至形影不离,
——我误解了所谓的“亲子”。
有段时间,儿子特别依赖我。
只要我在家,即使稍微离开片刻,他就会边玩边喊“妈妈,过来”,直到我回到他身边;
遇到玩不转的玩具,他不再尝试,干脆直接放到我手里,“妈妈,不会”;
在大家面前表演唱歌、唐诗或是天气预报之类的节目,他总要拖上我,“妈妈,一起”……
我意识到,这种状况虽不可怕但有点糟糕,需要有点改变。
然而,每个孩子都有可能经历这样的过渡阶段,
他们的情感又是那么地脆弱,需要小心呵护不受伤害。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
偶然听到一种说法,“独处也是一种能力”,
文章虽然始终在讨论成年人的独处能力,
但细细体味,这话放在孩子身上,从某种角度来说也不无道理。
我小心翼翼,开始为Benny创造“独处”空间。
刚开始只是坐在儿子的视野范围之内,静静的看着他玩,
鼓励他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非立即告诉他到底应该怎么做。
过几天,可以在告知他的情况下离开一会儿,
但一直保持“联络”,让他知道妈妈就在附近,并没有忽略他,不管他。
再后来,他可以一人玩得热火朝天相当投入,
而我也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他享受一会儿“独处”的乐趣。
虽然会有经常性地鼓励和表扬,
但有时什么办法都不管用,儿子就想粘在我身边(那就抱抱、亲亲呗,毕竟孩子就是孩子^-^),
渐渐地,以前的种种状况真的得到改善,
和Benny待在一起的时间依然很多,但孩子独立了不少。
当然,“独处”的空间并不意味着必须让孩子独自一人待在某处。
有时,我坐在沙发上看书,Benny也会拿来他的小书,坐到我旁边静静地看(虽然坚持不了多久);
有时,提前吃完饭,儿子缠着要我陪他未果(大人们都没吃完),
就会拿着玩具坐到餐桌旁的地毯上自己玩(昨天是爬到我身后数我衣服上的小豆豆^-^);
晚上,他可以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听着大人们哼唱的儿歌,甜甜地睡着……
这些时候,虽然仍有陪伴,但那早已不再等同于“依赖”。
—————————————————————————————————————
留个纪念吧,感谢新浪育儿博客的首页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