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咨询师谈意识论

(2022-12-05 19:53:11)

     在维尔伯(Ken Wilber)的意识谱(the spectrum of consciousness)理论中,人的意识包括四个不同的层次,即心灵层、存在层、自我层、阴影层。人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从前个人阶段到个人阶段再到超个人阶段,最终达到完整的自我意识。处在不同的意识层次中,个体对自我就有不同的理解,自我认同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维尔伯认为,心灵层又被称为字宙意识层、人的最高本体层,是个体体验到与宇宙相联系的唯一真实的意识状态。“意识的第二个层次是存在层,此时人开始把自己与有时空的身心机体相认同,开始把我与非我、有机体与环境区分开来,但区分的界限是个体的皮肤。在这一层次,人的理性思维开始发挥作用,”到了自我层,个体可以认同其自我意象,有机体一分为二,身心的分离使自我可以对身体进行思考。维尔伯认为,自我层是个体处于特定角色或地位时所感受到的;存在层是整个机体的基本存在感;心灵层是个体所力图表现的,是个体此时此刻所精确感受到的一种与宇宙共存的感觉。自我层和存在层组成了个体存在的感觉。阴影层是最狭窄的意识状态,只与自我意识的某些部分相认同,或与相应的人格面具相认同。在维尔伯看来,心理疾病的根本原因是意识成分与层次的相互冲突。

    格罗夫(S.Gro)提出了意识地图理论,认为意识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宽阔领域:感官障碍和个体潜意识领域,基本围产期或生产相关领域,超个人领域。他认为可以把人的精神潜能与非正常的意识状态结合起来。他最初主要通过致幻剂疗法把所压抑的感官欲望释放出来,为了避免法律上的问题,他创立了“全回归呼吸训练”来取代致幻剂治疗。格罗夫认为,只有当来

访者产生超个人体验时,才可能使他们的非正常意识状态的潜能发生转换,才有可能将他们治愈。超个人心理学的这种意识观超越了传统意识理论的主客二分论,主客二分论主张把身与心、我与非我、心灵与宇宙分隔开,而超个人心理学强调个体与宇宙的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