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还理解和改善失眠

(2021-10-20 16:56:44)

大规模的调查发现,人口中有21%(E.C. Hammond,1964)至32%(M.D. Rockville,1970)的人报告他们有失眠。调查还发现,长睡者(平均每天睡眠多于8小时)、短睡者(平均每天睡眠少于7小时)和中睡者(平均每天睡眠7~8小时)大约各占人口的1/3。E. Hartman等(1972)发现,短睡者组效率高,精力充沛,积极进取,而长睡者组较多精神苦恼,信心和干劲较差。W.B.Webb(1971,1979)认为,长睡者和短睡者两组在人格上并无显著差异。迄今还没有一个报告说明长睡者组优于短睡者组,可见,我们不必羡慕那些会睡觉的人,也无需为自己睡眠少而担心从A. Kales等(1984)的专著中,我们得知以下情况:人们的最低睡眠需要( minimum sleep requirement,简写为MSR)是不同的。睡眠少于MSR效率便下降,且容易心情不佳,但只要达到了MSR,延长睡眠时间并不能提高效率和改善心情不少人的经验表明,睡得太多反而不好,越睡越懒,没精神甚至浑身不舒服睡眠时间的移动也很重要。不论前移还是后移,只要达到3小时就会引起第二天脑力效率和心情的明显改变。洲际飞行造成的时差可以使人很不舒服。不论减少睡眠时间还是移动睡眠时间,只要是逐渐的,大多数人都能适应,当然不能低于MSR。睡眠剥夺(用人为的方法使病人连续24~72小时完全不睡觉)对内源性抑郁有时可以产生戏剧性的良好效果,病人感到心情大为好转,抑郁为之一扫,尽管病人原来苦于失眠。对此迄今尚无令人满意的解释。

失眠者中大约3/4的人以难入睡为主诉,其余形式的主诉者只占约1/4。神经衰弱的失眠主要是入睡困难。1?%对失眠者的调查发现,4/5的人把他们失眠的开始跟不愉快的生活事件联系在一起,只有1/5的人认为失眠跟生活事件没有关系。后者很少找医生治疗和服药。这说明,失眠的痛苦恐怕主要源于不愉快的生活经历。

失眠一旦成为慢性,病人的生活风格便发生显著的改变,配偶和周围人对病人的态度也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对病人不利,使病人的社会适应发生困难。继发性不利因素不清除,失眠往往很难改善。神经衰弱的失眠往往同时有昼夜节律紊乱。医生务必细心了解。很多病人诉白天“疲乏无力”、“没有精神”,实际上是发困,是多相性睡眠的表现。有一种完全不用药也不用特殊心理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失眠。方法的要点如下:根据病人近来失眠的情况确定就寝和起床的时间,使卧床时间与睡眠时间之差最多不到一小时,其余时间不仅不许卧床,并且必须从事活动,当然需人陪伴(谈话、散步或娱乐等)以防止发困打盹。随着睡眠时间延长而相应地延长卧床时间。一疗程为4星期,大多数失眠者睡眠有明显改善。

失眠的成功治疗以对失眠全面而正确的评定为前提。失眠的评定包括:睡眠的历史。失眠的开始和病程,与失眠有关的各种变量,失眠的类型,昼夜节律与生活习惯,失眠与性生活的关系,失眠引起的继发性问题,病人对失眠的态度和应付措施。内科情况。服药的历史。精神科情况,包括临床诊断和人格评定。

最后简单谈一下催眠药。催眠药的主要适应证是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和为期不长的失眠。不论原因为何,只要是不能立即消除但不久以后肯定能消除,服用催眠药便是一种可行的好办法例如,急性支气管炎咳嗽严重而妨碍睡眠,长途旅行中生活不安定引起的失眠,近几天气温过高而无法入睡等。一般的说,慢性失眠不宜服用催眠药。道理很简单:往往不解决问题,且容易导致药物依赖。即使不造成依赖,长期服药往往使药效下降,副作用的害处迟早会超过好处。不少病人长期服用催眠药反而失眠加重。有些病人接受医生建议后停药,经短暂的严重失眠后,睡情况都比服药时有好转。可见,长期服用催眠药有可能使失脈加一重,不妨称为催眠药物所致的失眠

睡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一种习惯。因此,为了防止失眠和治疗失眠,养成和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是很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对睡眠的态度。过分重视睡眠和对失眠有顾虑,睡不着时心里烦躁不安,都是有害的态度。能够做到听其自然,失眠便不足为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