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就在你身边—一心理暗示定律。爱默生说:“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
卡耐基说:“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由生活所得到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在哪里,我们有什么,或者我们是什么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境如何。”我国古代哲人也说,境由心生。的确,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快乐的事情,我们就能快乐;如果我们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我们就会悲伤;如果處者时语
我们在做事情之前想着一定能够成功,我们就会充满信心;如果我们满脑子都是失败的情形,我们就会失败;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怜里,大伙都会有意躲开我们……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是心理暗示发生的作用。所谓心理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表情或某种特殊符号,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使他接受某一观点、意见,或者按照暗示的方式活动。例如,人们早晨在上班前或出去办事前都会照照镜子、整整衣服、理理头发,有的人从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太好,并且觉得上眼睑水肿,恰巧昨晚睡眠又不好,这时马上有不快的感觉,顿疑自己是否得了肾病,继而觉得自己全身无力、腰痛,于是觉得自己不能上班了,甚至到医院就医。这就是对健康不利的消极自我暗示作用。而有的人则不是这样,当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好,恰巧昨晚睡眠不好而精神有些不振,眼圈发黑时,马上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并且暗示自己:到户外活动活动,做做操,练练太极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就会好的!于是精神振作起来,高高兴兴地工作去了。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利于身心健康。
人们经常不自觉地用一种“刀子”来刻画自己的形象—“因为我是忠厚无能的人,所以我只能忍气吞声,宁愿伤害自己也不指责对方。”这
一形象“暗示”一旦刻画成功,品尝“后悔”的苦酒就成为一种自我安慰的享受。习惯成自然,一事过后,不是寻求胜利的喜悦,而是寻觅不幸与失误。只有打破这种情感体验的习惯,只有不再沉湎于后悔体验,转而给自己一个积极的暗示,才能很有效地克服懊丧情绪。
当你发现自己陷入心灵的陷阱而不能自拔时,默念或默记:我是最棒的!数十遍乃至数百遍,并且做到持之以恒,积极的暗示就会潜移默化地起作用,逐渐唤醒你体内积极的暗示作用,达到健全心理机能的功效。在周围环境没有改变的时候,“积极想家法”会使你对生活更乐观。
你可以想象自己做了一些想做的事,或度过一段非常愉快美好的日子,要知道,任何事情在想象中都是可能的。当你打算参加某项活动而又心存恐惧时,就对自己说“我能做好这件事”、“我比别人更善于控制自己的生括”,这种语言暗示法的好处是你对自己所说的话语往往能影响你的自我感觉,明显改善悲观情绪。
三百年前,弥尔顿在双目失明后,也发现了同样的真理:“思想的运用和思想的本身,就能把地狱变成天堂,把天堂变成地狱。”蒙坦,这位伟大的法国哲学家也说:“一个人因发生的事情所受到的伤害,不及他对发生的事情所持的心境来得深。”
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应该选择积极的态度,用心去找出问题的根源,然后果断地采取各种措施加以解决,而不是发疯似的在小圈子里打转,像艘在大海中迷失方向的小船。卡耐基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在衣襟上插着花,昂首阔步地向前走,那么他就永远不会成为失败者。”
开朗的人总是把眼光盯在未来的希望上,把烦恼抛在脑后。只要让更具有意义的事占据你的脑际,你的心就会亮堂一点。因为我们对事情的态度,完全要看我们自己怎么决定。
积极的自我暗示,其实就是自我激励,通过不断的自我激励,会使你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期望的目标奋斗,最终到达生命的高峰。如果你经常对自已说:“我很快乐,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值得我去焦虑的。”那么,快乐就会自然而来,焦虑就会自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