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2021-04-27 16:28:00)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反对精神分析论和行为主义两者对人性窄化和偏颇的看法基础上,吸取了德国的机体论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重要思想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诞生之前,盛行的是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论,行为主义根据对动物和儿童的研究结果,用普遍推论解释人的行为;精神分析论以精神病患为研究对象来普遍推论解释正常人。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批评行为主义是幼稚心理学,批评精神分析论是伤残心理学,为了与之抗衡,他们自称是心理学上的第
三势力( third force),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
德国的机体论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给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以很大的启发。20世纪30年代流亡美国的美籍德裔精神病学家戈尔德斯坦( Goldstein)在其名著《机体论》(1934)一书中,阐发了自我实现的机体论思想,认为大脑受损伤的机体在争取生存的斗争中,能把自己组成一个新的单位,并在力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生成和重新创造它自己。罗杰斯承认戈尔德斯坦丰富了他的思想,尤其是他提出的“实现倾向”、“成长假设”等概念,与戈尔德斯坦的机体论思想是非常类似的
格式塔心理学思想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是相当直接的。例如,罗杰斯直接借用了格式塔心理学中“场”的概念,用这个概念来表征心理现实是个人的直接现实,并把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论思想具体地运用于人本主义心理学,联系自己的治疗经验,做了开拓性的发展。在20世纪中叶,精神科医生们也慢慢发现,用传统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已不能解释现代人的心理疾病,用机械的“刺激一反应”模式已不能说明人的内部心理现实。人本主义心理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慢慢发展起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罗杰斯在心理治疗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