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觉过敏患者对外界各种一般强度的刺激,如光、声、冷、热以及某些不适感的感受性增高以至于不能忍耐。这些虽然不是严重的心理症状,但可使患者烦躁不安,容易激怒。多见于神经衰弱或由于其他消耗性原因引起的身体虚弱状态。
2.错觉错觉是歪曲的知觉,即外界存在某种事物,但感知到的是另一件事物。例如在疲劳或光线不充足时,把衣架看成一个人,把帽子看成小动物。焦急地等待着儿子归来的母亲,可能把别人说话错听为儿子的语声等,这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验过的。这类错觉时间都较短暂,物像也不清晰,集中注意即可否定。而病理的错觉持续时间一般较长,形象清晰。
3.幻觉外界不存在某种事物而感知到它的存在,这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幻觉在各个感官都可出现,如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及内感受器幻觉等。反复出现幻觉肯定是病理现象。在精神分裂症中,幻听较多见。在心理咨询门诊工作中,如果发现来求助的咨询者有肯定的幻觉而不自知其虚幻,应对其进行精神检查以确定诊断,这些求助者大多不是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对象。
(1)思维的具体性,是指思维具有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具体内容,反映思维的真实性。
(2)思维的目的性,指思维是围绕一定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
(3)思维实际性,具有实际的效用性。
(4)思维实践性,能够通过实践予以验证。
(5)思维逻辑性,思维过程符合逻辑规律。思维过程和内容通过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来,处于精神病理状态时可出现思维障碍,上述五个思维特征发生紊乱。通过交谈检查和观察病人所书写的内容及相关的行为表现,可以发现思维障碍症状。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可能见到的思维障碍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形式障碍包括思维的量和速度的变化、思维联想过程的障碍以及思维逻辑障碍。常见症状如下:思维贫乏。思维内容空洞、联想贫乏、语量少。患者不主动讲话,回答问题也很简单。患者对他自己的这种表现并不自觉到异常,也不为此感到着急,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思维迟缓。也叫抑制性思维。外表看来和思维贫乏不易区别,也是说话少、不主动。但仔细观察就可发现,患者的思维内容并非空洞、贫乏,而是联想困难。想事时似乎很费劲,问他什么,可以回答但很缓慢。患者自己也感到 “脑子好像转不动”,并对此着急。抑郁情绪多见于抑郁症。强制性思维。患者感到脑子里出现大量的思维内容,完全不受自己支配,好像是一种外力强加给自己的。思维也没有固定的内容,患者也不设法去控制它。这个症状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内容障碍包括妄想、超价观念和强迫观念。第一,妄想。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发生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是病态推理和判断的结果。具有如下特点:
(1)所产生的信念无事实根据,但患者坚信不移,不能以亲身经历所纠正,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表现亦不能为事实所说服。
(2)妄想内容与切身利益、个人需要和安全密切相关。
(3)妄想具有个人特征,不同于集体所共有的信念。
(4)妄想内容受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患者的妄想内容带有浓厚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色彩。如科学发达时代多有物理影响妄想;落后地区患者的妄想则具有迷信的内容。患者把和他无关的事物和现象看做和他有关的,叫做关系妄想。
前一篇:认知疗法的过程
后一篇:幼儿入焦虑院案例分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