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作者一稿多投的心理分析
(2018-02-01 11:50:48)心理控制源倾向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许多临床研究者所关注的重点。“心理控制源 ”这个概念来自Rotter的社会学习理论,它是指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积极主动地应 付困难处境而另外一些人则表现出消极态度的一种内心状态。内在控制源者认为事情的结果 是与自己付出的努力相关的,而外在控制源者则认为结局不是由个人所控制的。有研究认为 ,外在控制性强的人更难应付应激性生活事件,心理健康的水平也就较差[3]。
目前国内对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试图通过大样本的调查来探 讨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对象与方法
对象 杭州市的中小学教师、市级机关干部、公务员和一部分离退休干部,共有2790人接 受了调查,有效被试是2751名,其中男性1634人(59.4%),女性1117人(40.6%)。被试的受 教育程度都在高中以上,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38.31±9.50岁)。90.9%的人为已婚, 未 婚者占9.1%。有2130名(77.4%)被试的职业是教师;机关干部、公务员和离退休干部共621 名(22.6%)。
方法 对所有被试都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都为自评量表。在大样本调查前,用600人的小样本对所 采用的调查工具都进行了信效度测试,以确保调查结果的科学性。
测量工具包括:(1)成人Nowicki-Strickland内-外控制量表(ANSIE)[5],主要反 应个体的控制感倾向,得分越低,越倾向内控,得分越高,越倾向外控;在小样本测查中, 量表的内部一致性a系数Alpha=0.67,折半相关系数为0.66;
(2)心理健康调查表,包括①症状自评量表(SCL-90)[6]10个分量表与量表总分之间 的相关系数为0.751-0.903,②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7]。
主观幸福感是反映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4] ,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是比较常用的主观幸福感评定量表,过去多在老年人 群中使用。刘仁刚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量表包括两个因子:正 性情感和负性情感[8],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内部一致性a系数Alpha=0.86, 重测相关是0.75。在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a系数Alpha=0.65。
每位被试都是单独测试,以自评为主,对指导语不明确的地方由主试给予解释。
所有的数据都在SPSS8.0中进行分析。
结 果
一、被试心理控制感水平
2751名被试在ANSIE量表的平均分是13.27±4.34,中数为 13,众数是12,分数基本呈正态分布。1634名男性的平均得分为13.27±4 .37,1117名女性的平均得分为13.26±4.30,二者得分差异没有显著性。
二、心理控制感水平与心理健康
1.不同心理控制感水平对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我们把被试分成3组,上下各28%被试(ANSIE≥15、ANSIE≤10)被列为外控倾向组、内控倾向 组, 居中的44%为第三组,即中间状态组。为排除年龄的影响,以年龄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 析,比较不同控制感水平对心理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表1的结果表明,不同的心理控制感水平对其心理健康水平有影响。以年龄作为协变
量,对3组被试在MUNSH和SCL-90上所产生的差异没有影响。提示年龄对三组被试间心理健
康水平的差异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