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心理健康
(2016-12-31 12:34:07)
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与否是一个重要但却非常复杂的课题。对其认识要达到绝对客观是困难的,要知道健康正常与否的界限只是相对的,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所以,评价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根据心理学家们对此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意见来谈谈如何判断心理健康。归纳起来大致为: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人格的稳定性。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无论其形式和内容都应与客观的环境保持一致性。古人说“天人合一”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人的心理或行为与外界失去同一性,就难以被社会所理解。以宗教的仪式过程为例,有人由于自我催眠或过度想象而出现似乎与神对话的幻觉;有人在静寂山寺修行面壁,由于感知觉被剥夺而产生似乎进入仙境的幻觉,这种出现幻觉的状态就不正常,很难为人所理解。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一个人的认知、体验、情感、意志、行为在自身是一个完整的,协调一致的统一体,这种统一性是确保个体具有良好社会功能和有效地进行活动的心理基础。
例如,一个人遇到一件令人庆幸的事,在感知它的同时,应该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及其相应的表情,并用欢快的语调和行为来表达;如果这个人总是用低沉不快的语气叙述一件愉快的事,或者在痛苦的时间做出快乐的反应,那就属于不健康的异常状态了。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基本形成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在一切活动中显示其区别于他人的特性,在没有重大变故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如果一个乐观、开朗、热情、外向的人,突然变得抑郁、悲伤、消沉、内向,那就要考虑这个人是否出现异常。这是从宏观上而言,结合我国的青少年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下面几点:智力正常心理健康的一个基本条件是智力的正常。只有智力正常的人,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才能完整准确地去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智力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能确保认识活动有效进行和发展人脑聪明智慧功能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它主要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这五个基本因素有机结合而成。其中思维力是核心。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可以分三个等级:超常(智商130以上),中常(智商100左右),低常(智商在70以下),前两个等级都属于智力正常,最后一个等级属于智力不正常,因而不具备正常人的心理机能。
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并懂得如何悦纳自己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不仅包括对自己身体、智慧、品质和性格特征的全部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而且也还包括对自身与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举个例子来说,一个中学生,有自知之明,清楚知道自己的优点、缺点,既不自卑也不自负。不但对自己能公正客观的评价,而且对别人也能正确评价,并能够取长补短,使自己的学识、品德不断向高水平发展,我们就认为他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而在生活中,除了要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以外,还要懂得如何悦纳自己。所谓悦纳自己,是说不要老是把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当成包袱挂在心上,以至于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这样会使自己的精神被缺点和弱点所压倒,而使得自己的聪明才智无法发挥,从而表现出自卑、自责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在很多中学生中都存在。情绪稳定、乐观情绪是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的表达,也是人对自己所遇事物的满意程度的反应;情绪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现实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心理反应。情绪因素对于协调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心理作用。心理健康的人往往以积极的、肯定的情绪体验为主导,并保持愉快、满意、开朗等情绪。这种心理活动使人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充满自信,对生活充满希望。而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处于消极悲观、闷闷不乐的精神状态中,这种情绪体验会使人丧失信心、反应迟钝,对前途感到黯淡、渺茫。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不顺心的事,不愉快的体验会常常发生。就像一首歌唱的那样:外面的世界很第二章 当代青少年心理危机不容忽视精彩,它为我们提供了众多的机会与选择;但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因为它也给我们带来种种风险与挫折。如果我们能够经受住逆境和困难的考验,沉着应付、心胸开朗、情绪稳定,就能顺利渡过难关,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走向成功的未来。人际关系和谐事实上,人的一生是在别人搀扶下走完的。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人际的交往。与人交往并通过交往建立和维持一定的人际关系,是人一生中最为稳定,最为经常也是最为强烈的需要之一。人际关系则是人们通过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认同。青少年朋友的交往对象主要是教师、同学、家长。在与这些对象的交往中大多数人都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学校,能够努力学习,尊师爱校;在家里,尊敬父母、长辈;在班里,同学之间,团结互助,和睦相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长期缺乏正常的积极的交往,缺乏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这个人往往会出现与之相关的性格缺陷。我国在北京、上海等发展较快的地方进行的许多调查其反馈资料也显示大多数的青少年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心理危机,这些危机都与缺乏正常人际交往和良好人际关系有着联系。在大学里,宿舍同伴之间的心理交往状况,往往决定了一个大学生是否对大学生活感到满意。
那些生活在没有形成友好、合作、融洽的人际交往氛围的宿舍里的大学生,常显示出压抑、敏感、自我封闭、难于合作的性格特定,情绪的满意程度也较低,马加爵的事件就是这方面的最突出的体现。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与人交往,并在交往中以诚恳、谦虚、关怀、宽厚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人,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心理行为符合青少年特点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而言,其心理行为模式是不同的。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严重偏离其年龄特征,则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青少年应该表现得朝气蓬勃、上进好学、生龙活虎,如果他们的表现缺乏朝气,喜怒无常,这时就应该关注一下他们。通过上面这几点我们对心理健康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然而心理健康这一概念一直以来却被社会所忽略,直到现代,出现各种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后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