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原心理医生:把握好投射的尺度

(2014-01-03 22:37:19)
标签:

心理医生

实际上

心理疾病

太原

太原心理医生

杂谈

    投射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一个人把自己所具有的某些特点加到他人身上的心理倾向。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以己度人”。在人际交往中,这种心理现象很常见。譬如,心地善良、单纯的人,会认为他人也都是善良、单纯的;一个经常在私下里算计别人的人,也总觉得别人在算计他。 
      投射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人际交往中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投射的积极作用源自于人类本质上的共同性。在人类社会中,人们为了生存,就需要共同协作,共同配合,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相互理解对方的意图。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配合默契,收到最佳效果。
        投射既能起到使人与人之间较好地相互理解,又能使交往的双方进行换位思考,使双方在较深层次进行合作。比如在工作单位,如果在两个人身上产生了相互投射现象,他们肯定能够合作好。平时所讲的“不谋而合”、“英雄所见略同”等,就是投射所产生的积极效果。投射虽有积极作用,但却有度的限制,如果过多地受制于此,便会适得其反。譬如,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暗暗喜欢上自己单位里的一位女青年,于是,小伙子在平时的交往中自然会对女青年察言观色,以探虚实。
       但由于受投射泛化作用的影响,他往往把对方表现出来但并没有特定含义的信息,如微笑着给他打招呼等,解释成:“我对她那么好,她对我肯定也有意。”于是鼓足勇气向自己心爱的姑娘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意,结果却被婉言拒绝。但该小伙并没因此罢休,还深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认为对方拒绝自己,是因为对方不好意思。这实际上是因为投射超过了一定度的结果。
       在人际交往中,投射除了具有积极、消极作用外,还具有介于二者之间的自我心理防御作用。譬如,有的人生理上有些缺陷、毛病或不良习惯,于是会不自觉地以一颗敏感的心,在别人身上搜寻有关的蛛丝马迹,在别人身上“找到”同样的毛病,进而对自己的缺陷、毛病或不良习惯变得心安理得:人家都是这样,我也不必过多自责和不安。于是,求得了心理上的平衡。对于积极的投射,应给予加强,它有利于人际交往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心理健康。但对于消极性、防御性的投射,如不有意识地加以修正,不但不能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会给自己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使心理上出现不健康征兆,久之,会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因而,必须克服这种心理倾向。克服这种心理倾向主要做到两点:一是要认清自己与别人的差异,人心如面,千差万别,不要总是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另一是要客观地认识自己,既要接纳自己,又要不断完善自己。做到了这两点,就能较好地把握住投射的尺度,使自己不断地在交往活动中获得成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