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圆成心理咨询:贪欲是一种累赘
(2013-01-18 21:20:27)
标签:
太原圆成心理杂谈 |
曾经有人说: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欲望过多,不加节制,就变成了贪婪。贪婪并非遗传所致,是个人在后天环境中受病态文化的影响,形成自私、攫取、不满足的价值观而出现的不正常的行为。贪婪没有满足的时候,获得越多,胃口就越大。贪婪的人每天生活在殚精竭虑、费尽心机的算计中,更有甚者可能会不择手段,走向极端。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远离贪婪的黑洞,放平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轻松地面对得与失的每一刻,平静地对待人生的每一个起伏。贪欲是一种累赘
“贪”的本义指爱财,“婪”的本义指爱食,“贪婪”即贪得无厌,是一种过度膨胀的利己欲。贪婪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即所谓“欲壑难填”、“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婪心理具有不可满足性,无论是对待金钱、权利、女色、美食、财产,还是对待其他一切事物上,永远都是贪得无厌的。然而,贪欲会使人的精力和体力双重透支。当欲望产生时,再大的胃口都无法填满,贪多的结果只会导致无穷尽的烦恼和麻烦。太原心理咨询师建议学会接纳自己、欣赏自己,使我们从欲念的无底深渊中得到释放与自由,是快乐的始发站。
据说上帝在创造蜈蚣时,并没有为它造脚,但是它仍可以爬得和蛇一样快速。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脚的动物都跑得比它还快,心里很不高兴,便嫉妒地说:“哼!脚愈多,当然跑得愈快。”
于是,它向上帝祷告说:“上帝啊!我希望拥有比其他动物更多的脚。”
上帝答应了蜈蚣的请求。他把好多好多的脚放在蜈蚣面前,任凭它自由取用。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脚,一只一只地往身体贴上去,从头一直贴到尾,直到再也没有地方可贴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它心满意足地看着满身是脚的自己,心中窃喜:“现在我可以像箭一样地飞出去了!”
但是,等它一开始要跑步时,才发觉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这些脚。这些脚噼里啪啦地各走各的,它非得全神贯注,才能使一大堆脚不致互相绊跌而顺利地往前走。
这样一来,它走得比以前更慢了。过度的欲望让蜈蚣步伐缓慢、举步维艰,而人的心里一旦产生过分的欲望,终有一天,也会出现超载的现象,而这种负荷的结果是不堪设想的。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作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考虑地给了他一块布,当作换洗的衣服。
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发觉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得到了一只猫之后,他又想了:“猫要吃什么呢?
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水果与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只乳牛,这样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维生。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只母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找到了一个可怜流浪汉,带着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到山中居住,帮他照顾乳牛。那个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跟修道者抱怨说:“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
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
这个故事就这样继续演变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后来,也许是半年以后,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这个修道者的最初的愿望不可能实现了,一切都是因为欲望。欲望就像是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永远都不能得到满足。贪婪得来的东西,永远是人生的累赘。想要的越来越多,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这或许便是贪婪的代价。
前一篇:解读循环型人格障碍
后一篇:太原心理咨询:把自己看得更重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