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网成瘾责任在家长,他们没有满足孩子的感情需要。” “几乎所有的青少年犯罪都源于家庭问题。”
……
如今提到家庭教育,经常可以看到对家长的指责:学生身上出的问题原因都在于家庭,在于家长,家长只要头脑一转变,改换教养方式,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至少是大部分问题)。然而,这种看问题的方式十分片面,用归因论来说,是典型的内归因———首先把 家长的行为都看成他自己的选择。以前选择了错误的教育方式,现在只要看了几篇文章,转而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就行了。
那些文章的作者如果自己也是家长,应该知道实现这些要求是多么困难。如果他再学过教育学,更会知道其中有许多根本不可能,那些要求远远超过了家长的实际可能。首先,教育孩子是一种专业技能。一个人到师范院校苦读几年,也只能在这个专业上入门而已,还要有多年教育实践才能登堂入室。家长不可能自然而然拥有教育技能。而生孩子却是公民权利,只要生理上有此功能,且手续齐全,没人可以阻止一对成年夫妻生孩子。经常有老师抱怨说,现在家长的素质真差。这种抱怨其实没有意义。家长难道先要拿一个文凭才能生儿育女吗?教育的专业性和生育的全民性,这个矛盾永远存在于现代社会里。人们会问,家长天天看着自己的孩子,还要学什么教育技能?其实不然。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了解再多,也只是了解一到两个孩子,最多再了解亲戚、邻居家的同龄孩子,教育工作者天天面对几十个孩子,又有专业信息渠道,了解整个年龄段的普遍情况。他们了解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像一个病人,不会因为得了很久的病便能行医一样。教育孩子的专业技能本身都需要训练,并非一句两句话就能掌握。比如说,许多文章都要求家长必须和孩子沟通。其实家长自己并非不知道这一点。天天和孩子在一起却无话可说,家长本身就积累了许多压力。但怎么沟通,那却是个技能问题。我们可以随便问一位家长:除了自己或者亲戚家的孩子,他还和哪个儿童有密切的来往?
恐怕一个都没有。人们习惯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人交朋友,而不是寻找长辈或者晚辈做朋友,这是普遍规律。其次,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许多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家长自己都没法搞清楚(教师也一样),怎么能够来教育孩子?现在人们都指责,学校只顾学习,家长只顾分数。然而除了顾这个,又能顾什么呢?教师和家长能够明确肯定应该去做的事情,往往只有学习和考试而已。再次,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这一两代中国成年人的生活就是拼命工作,补上前面一两百年、几代人积累起来的差距。他们相当于日本几十年前经济起 飞时那一代“企业战士”,能够保证自己不“过劳死”已经很不错了。包括子女教育在内,家庭生活往往是他们不得不牺牲的。毕竟家庭是花钱的地方,工作是挣钱的地方。让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家庭上根本不可能。尤其是现在职位环境多变,一个人经常上岗下岗,或者为了工作而迁移。这都给孩子带来问题。但这些问题只能尽可能减少它们的危害,而不可能根绝。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统计,由于父母出外打工而造成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经达到2290万人。有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在当地全部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20%左右。现在又过了几年,这两项数字估计只会提高,不会下降。这些父母最多只能工余时间写几封信关照一下孩子。所有这些对家长的指责,多少都有点“完美主义倾向”。希望孩子生活在一个绝对完美的家庭里,父母都是心理教育大师,家庭关系很和谐,经济来源很稳定。这在任何时代都不现实。回顾一下我们自己就可以知道,我们谁生活在懂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家长身边?
每代孩子都在有缺陷的家庭或者社会环境里长大,尽管这样会给成长带来许多问题,但我们都仍然长大了,我们继承了前辈的事业,社会进步也没有中绝。当然,这不是说,家长的问题就不能去提,并且要求他们做改变。但一定不要提不现实的目标。许多目标在外行眼里看似很容易完成,实际上根本不可能。最后,成年人许多心理问题来源于他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这个结论并没有错误,强调一下也有助于社会更重视家庭教育。但对于一个成年人而言毫无意义。因为他不可能再退到青少年时代,重新过一遍儿童生活。作为一个成年人,无论什么问题只有在当前解决,就地解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