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原心理咨询师:独生子女的教育

(2012-01-26 15:11:43)
标签:

育儿

太原心理咨询

家庭成员

家庭教育

玩具

杂谈

    把独生子女看作“问题儿童”,或认为独生子女自然优越的观点都是不正确的。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同样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独生子女中存在的特异性并不是由独生子女本身的原因形成的,而是由于他们生活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所以,应从教育入手解决独生子女的问题。目前在家庭教育中,独生子女家长普遍存在几种认识上和行为上的偏颇,在对独生子女的认识上偏重依赖性忽视独立性;在对独生子女的教育中偏重情感忽视理性;在独生子女的培养目标上偏重当前忽视长远。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普遍存在着“四过”(即过分宠爱、过度保护、过多照顾、过高期望)和“四怕”(即一怕孩子学坏,二怕孩子不成才,三怕孩子不孝顺,四怕孩子发生意外)现象。面对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现实,为了培养造就优秀的下一代,为了让孩子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必须端正父母的教养态度,针对独生子女的特点给予正确教育。
一、改变教育观念、避免特殊化家长对孩子成长、教育的理念是孩子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家长树立了正确的、科学的教育孩子的理念,独生子女的问题才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由于只有一个孩子,有的家长任意娇宠、不加约束,使孩子完全以自我为核心,说一不二,产生目无尊长的特殊观念和优越感。作为家长首先应该创造一个和谐家庭气氛,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乐趣,然后通过日常生活让孩子深切体会到父母是他们尊敬的长辈也是他们敬爱的老师,更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只是家庭的一员,家庭成员之间的爱是互相的。要让孩子养成尊敬长辈、关心家人的病痛和冷暖,乐于为长辈服务,与别人分享食物、用品的良好习惯,使孩子懂得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里的地位,知道每人在家里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养成尊重别人,克制自己,服从全家这个整体的良好意识。避免家庭处处以孩子为先,养成孩子唯我独尊的坏习惯。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还要注意教育影响的一致性,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的观念应该一致。独生子女的“教师”很多,在家里有父母、祖父母、外公、外婆以及其他亲友等,在幼儿园里有老师,这些影响源对儿童的教育要求、教养态度、教育方法都应该一致,起码是大的原则应该是一致的。可是现实中,老人往往有隔代亲的情况,容易溺爱孩子,甚至出现护短,以致造成家庭教育的不一致。这种情况对幼儿的成长十分不利,容易形成孩子在不同人面前态度不同,或使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坏习惯有机可乘。因此,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配合,特别是孩子的父母更应该主动做工作,特别是做好老人的工作,让他们爱之有理,爱之有利,这样才有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
二、创造交往机会,减少孤独感家庭内部缺乏交往同伴是独生子女的实际情况,为了减少可能产生的孤独感,就应该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群体环境,让他们有时间与更多的人交往、游戏。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姊妹在一起相处,往往缺乏平等、相互竞争,忍让,冲突,分享食物、玩具等交往的体验少,时间久了,容易产生孤僻、自私、胆小、不合群等毛病。所以为独生子女寻找游戏伙伴是很重要的。应该鼓励孩子与他人交往,即使一开始交往不太顺利,这对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会产生很好、很大的影响。比如,走出家门去和伙伴一起玩耍,或邀请伙伴来家玩,让孩子把糖果拿出来和伙伴一起分享,共同做游戏,主动把心爱的玩具让给伙伴玩,游戏中尊重别人的建议,遵守游戏规则,游戏结束后共同收拾好玩具等。在整个玩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孩子关心他人、相互谦让、活泼开朗的良好品德和个性,而且训练了孩子的自我服务、自我控制能力。有的家长因为担心孩子在交往中处于弱势,就减少甚至是剥夺孩子的交往机会,这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的影响是深远的。有的时候,也可以让玩具充当孩子中的角色,家长可以赋予玩具生命,如告诉孩子:娃娃的脸脏了,我们来给她洗一洗吧。孩子会认为这些玩具都愿意陪他,都是他的朋友,所以玩具能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玩具只是一时的,真正的同伴对他们的影响更重要。家长应该经常和孩子共同活动,如,带孩子到公园、野外游玩,这样不仅对孩子的发育有好处,还可以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增进亲子感情。也可以多开展一些亲子游戏,家长可以听从孩子安排,充分发挥孩子的聪明才智,有了家长参与,孩子会很高兴和自豪,也使游戏因此而更有意义。
       应该鼓励孩子接触更广泛的社会生活,让他们有机会与不同的人交往,在交往中,他们可以了解社会,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也可以学会不同的交往方式,掌握更多的交往技能。父母可以带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接触自己的同事和朋友,也可以有意识的让孩子尝试着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如,让孩子自己购物、交友、做游戏,让孩子自己寻求帮助等,这些都是很好的交往机会;家长不要不放心或大包大揽而影响了孩子的发展。
 三、关心与要求并重,不要保护过度谁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科学理性的爱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真正的爱不是跟着一时的情绪走,而是着眼于孩子长期的发展。这就要求对孩子的爱一定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这样才不会出现保护过度的情况。保护过度就是父母亲疼爱孩子没有限度,过分担心孩子受到伤害,对幼儿而言,好像是无微不至,但是以后会引起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影响孩子的发展。俗话讲的好“百炼成钢”,人也一样,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呢?所以一定的伤害不仅让孩子学会了面对伤害的技能,也使他们拥有了面对伤害的勇气。反之,则是孩子权利的剥夺,扼杀了未成年人作为权利主体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缺少了独立成长的内在动力和勇气,弱化了在现实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甚至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自立于社会的人。
        为此,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的能力,不要急于告知答案,更不能包办代替,不要总是把他们当作婴儿。另外,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树立自食其力意识。由于独生子女多数都是由家长包办所有的家务活,结果导致孩子的自理能力差。因此,应该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洗手帕、洗袜子做起,然后到洗衣服,不但洗自己的,还要洗家人的,既锻炼了幼儿动手的能力,又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摆放碗筷到收拾洗涮餐具,表面上看仅是一项小活动,但意义却大,它既教育孩子关心、帮助别人,又能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意义和乐趣。一开始做得不好没关系,家长应给予支持和鼓励,坚持下去,孩子不但学会了做事,还养成了爱劳动,能吃苦,耐挫折的好习惯。在孩子的生活中,有的时候,还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困难的环境,让孩子去锻炼,体会做事的艰辛。如在吃的方面,除了保证孩子必要的营养外,不要让孩子吃的太精,零食更要节制。有意识地让孩子吃一些苦,做一些难,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和改正大手大脚,不爱惜财物的坏习惯,使孩子将来经得起各种艰苦环境的磨炼和考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