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咨询师谈自我实现心理

(2011-12-27 00:40:41)
标签:

日本

自我实现

人性心理的陷阱

嫉妒心理

幻想

杂谈

    人们自我实现心理,是指捉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的心理趋势。如,随着近几年来歌星地位的提高,人们也渴望成为一名歌星,具有歌星的风度、知名度,但种种原因的存在这种愿望就只是一种愿望而已,但自我实现心理又驱动自己把“潜能”表现出来,卡拉OK恰恰迎合了人们这种正常的心理需求,满足了消费者的自我实现、自我表现欲。而一旦这种喜爱得不到应有的满足,也就是自我实现心理不能得到实现时,嫉妒心理就有可能引发。
      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曾形象地在《人性心理的陷阱》一书中进行表述说: “譬如,当你在阅读小说或观赏电影时,倾心于内容的精采而幻想自己成了其间的主角;站在镜子面前摆弄姿态,幻想自己是一个肌肉发达的人;有的则梳着某女明星的发型,幻想自己就像她一般美丽。这就是渴求健壮、美丽不可得而产生的幻想。”幻想是满足自我实现心理的一种安慰形式。但是,自我实现心理绝不能永远满足于这“水中月,镜中花”的形式之中,而是要在现实中得到真正的自我实现。这就必然产生事实上不能实现的一种失落感,不满足感。这自然也是引发嫉妒心理的一种重要心理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