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对与父母的冲突

(2011-12-27 00:35:14)
标签:

育儿

家庭

心理冲突

自我封闭

地位

杂谈

     小妍已经一个星期没有和父母说过一句话了,原因很简单:父母偷看了她的日记。小妍知道父母对自己好,可就是无法忍受父母强加给自己的管束和观点:每次出门,父母都要叮嘱她早点回家,回到家后还要问这问那,比如去了什么地方,和谁在一起,做了些什么;父亲要她学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老妈像唐僧,天天叽里叽里啰嗦个没完;自己喜欢的衣服,父母说古怪;自己喜欢的歌星,父母说像流氓,上次就因为父母不准自己贴偶像的彩画而和父母吵了一架。小妍也不知怎么搞的,一听到父母的大道理就心烦,就想和父母吵架,因此,她决定还是不开口的好。可是,小妍心里也很难受,她也不想一回家就和父母赌气,可她也不知道怎么和父母说话,说些什么!小妍的父母也诉苦道:“好容易把孩子养到十多岁,上了职业学校竟和我们没话说了,跟他爸更是一见面就吵。孩子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让我们进去。要和她说话,也只好写纸条,从门缝塞进去。我真是又难过又憋气!” 看到小妍的苦恼和她父母的抱怨,你是否感到你的家里也曾上演过这相似的一幕幕?
       那么,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小妍与父母的冲突:小妍的看法 ●直接原因:父母偷看我的日记。 
  ●潜在危机:父母与自己观点严重分歧;父母强迫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让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
 ●解决办法:不与父母说话。
 ●心理冲突:知道父母对自己好,但自己与父母无法妥协。父母的观点
 ●冲突原因:子女不体谅父母。
 ●潜在威胁:子女自以为长大了就敢不听话。
 ●行为动机:我们一切是为了孩子好!
 ●解决办法:……
 ●心理冲突:我们是对的,可孩子反对我们。在生活中,你也可以发现,以前无比依恋的父母,现在离自己越来越遥远,感到他们还不如同学、朋友,总是理解不了自己的想法;感到他们保守,整天唠叨不休,什么事都想管;感到父母和自己关系越来越冷漠,矛盾越来越多;感到父母与自己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却“心隔天涯”。你和你的父母一定为这不知从何而来的矛盾而苦恼,谁不想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呢?长大了就真的和父母有“代沟”了吗,这些矛盾真的就不能化解了吗?
       下面请让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烦人的问题。除了小妍的问题之外,还有哪些问题成为大家和父母冲突的焦点呢?(1)你的学习成绩不太好,不能满足父母的希望,父母老是抱怨你,骂你不争气、不努力、太懒及脑子笨等。(2)你希望你穿着新潮、追求时尚,父母却不同意,认为你是浪费钱、不懂事、不体谅父母赚钱辛苦等。(3)你说什么父母都反对,做什么父母都讽刺,父母认为你还是个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做。(4)父母说你不尊重他们,不懂礼貌,可是,他们却很少照顾你的自尊心。(5)父母老是强迫你做一些你不愿意做的事,在你玩得兴致很高时打断你。(6)父母老是想干涉你的隐私,不让你有一点私人领地。列举了这么多导致冲突的问题,那么同学们与父母冲突不断的心理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1)同学们自我意识增强,希望在家庭中获得和父母平等地位的愿望与自己实际仍依附
于父母及父母仍把你当作孩子看待相矛盾。
随着同学们身体的发育,许多同学的身体已日渐强壮,无论从个头还是身体力量等方面
都超过了父母。因此许多同学开始把自己当作成人,同时希望父母能意识到并承认这一点。
在身体发育的同时,同学们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发展,要求独立于父母,享受与父母同等的家庭地位的要求也越来越强。但是大家在经济上还依附于父母,如常常需要向父母要钱但又容易被拒绝,于是自己与父母在经济问题上的矛盾分歧也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许多父母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的孩子从生理到心理的种种巨大变化,仍习
惯性地将子女当小孩子看待,希望子女能像以前一样听话,认为子女还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
力,总希望能处处保护子女。
      这种子女期望的家庭地位与父母实际给予的家庭地位的巨大悬殊,使同学们产生许多心
理不适,即不满又无可奈何,久而久之就埋下了与父母冲突的心理隐患,以至于冲突爆发具有不可预测性(任何小事都可能成为导火索)。而且一旦冲突爆发对于子女来说是积蓄已久,而对父母来说则是莫名其妙、十分震怒,因此矛盾很容易深化,并常常一发而不可收。
      (2)同学们的行为方式及结果与父母预期的相差太远或大家不满意父母的某些行为。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成绩一般不太理想,因此学习成绩问题常常成为冲突的焦点。
父母总是望子成龙,但由于种种原因子女不可能完全达到父母的期望,因此一些父母常因为
恨铁不成钢而责骂子女;同学们却认为自己已尽了力或父母不该这样骂自己而产生与父母的
对抗,各种冲突由此而生。另外,当子女出现其他问题或与父母意见不和时,学习问题也常成为父母责骂的依据,这常常也是同学们最难以接受的。
此外,由于一些同学的不良习性到青春期会表现得更突出,如任性、生活能力欠缺等,这
些问题也就常成为父母批评的焦点,也让父母感到你根本还没有长大。而不少同学们通常会
认为这是小事,不必小题大做,因而与父母发生冲突。一些父母却希望子女完全接受自己的
观点,一旦子女与之辩论(特别是子女采用讽刺、不屑等不良态度时)就认为子女要“造反”,于是观念冲突产生的矛盾也就不少。另外,有些父母对子女要求严格,自己的行为却常随随便便,因此易引起子女的不满和反抗。
(3)同学们的自我封闭与寻求父母理解之间的矛盾。
进入青春期后大多同学都会有一种自我封闭的愿望,表现为希望有自己的小天地,记只
属于自己的日记,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不愿意将心里话随便告诉别人,希望有自己的小秘密等。而同时,同学们也希望父母能自然而然、不言自明的明了自己的这种要求,尊重自己的心理需要,并在日常生活中满足自己的这些需要。当父母似乎总不能明白时,大家既不知道怎么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要,更多时候也不愿意说,于是冲突由此而发,大家会感到父母总是不明白自己,不理解自己。充满矛盾的家庭关系,常常被家长和孩子冠以两个无奈的字———“代沟”。难道它就永远横亘在家庭之中,永远盛满不理解、不支持、不接纳,成为两代人之间坚硬而痛苦的“结”吗?不,“代沟”是可以逾越的。了解自己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心理原因后,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主动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
  (一)清醒认识,并主动悦纳自己当前的家庭地位
首先必须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真实的家庭地位,这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可能仅凭消极的
情绪,简单的对抗来获得自己期望的家庭地位。其次,要学会悦纳这种令自己不满的家庭地
位。应该看到自己在家庭地位上的种种尴尬局面是由于自己在家庭中长期处于弱小的被保
护状态所造成的,这也是所有孩子在人生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困扰。自己只有先承认并
接受这种状态的客观规律性,才能一步步地改变它。长期形成的家庭地位不可能在一夜之间
改变,必须给父母和自己足够的适应时间。
  (二)理解父母,发展与长辈交往的人际能力
要知道父母的操劳都是为了我们。天下最无私的、最真诚的爱是父母之爱。正由于这种
爱,才使得父母处处为子女设想,才会“游子衣”“密密缝”,才会“意恐迟迟归”,甚至才会不惜牺牲自己去换取孩子的幸福。父母并不都是心理学家,他们不能如此敏感地体验到你们的心理世界,只有通过沟通、交流、相互理解等方式正确地处理与父母的矛盾才有利于我们的发展。而且,在这个时期也应当是发展我们与长辈相处的人际技巧与能力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学会与长辈交往的技巧,将为我们未来更好地和领导、年长的同事相处打下基础。所以,你应该在与父母的交往中学会如何向长辈学习、交流,这对你将来的工作生涯的顺利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理解父母的前提是了解父母,下面有一个小测验可以帮助你看看自己是否对父母有足够的了解,如果你对父母还不够了解的话,那么去主动了解他们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