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办呢?第一,父母要引导和教育孩子对自己进行积极、正确、客观的评价,并且认识到任何人都具有自己的长处,也都会有短处或不足。要相信并发扬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第二,要教育孩子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期望。告诉孩子,有时社会评价一个人不一定是正确的,但需要个人正确地对待。比如,牛顿、爱迪生和爱因斯坦小时候都曾被人们称为“笨”孩子,可是他们后来都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第三,要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因为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强。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往往认识不足,有时可能会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导致失败,由此产生自卑心理。父母要引导孩子量力而行,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应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既要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失败和挫折变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又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让孩子具备别人能做到,自己也能做到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当然,最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避免因望子成龙,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或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去和别的孩子的长处相比,以免造成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帮助怀有自卑感的孩子
“你看看人家隔壁的雪子姑娘。” “……” “人家画的画儿是那么好看。” “……” “你为什么就不能再画得好一点呢?” “……”
“你哥哥在幼儿园的时候,他画的图画都贴在墙上给大家看。” “……” “还有,你跳绳也跳得不好。” “……” “你一点可取之处也没有。”
“……我,我是个没出息的孩子嘛。”
“妈妈总是把我和别人相比。而且专和比我好的孩子比,真是烦透了!我,只要和他们一比,就灰心丧气,什么也不想再干了。”
这位母亲是为了鼓励自己的孩子才把他与别人相比;以此来指出他的不足之处。这或许是出自一片慈母心肠,可是尽做一些不利的比较,这对哪个孩子来说都是忍受不了的。每天在这种心情下打发日子的孩子,自然会产生自卑感。总是拿别人的优点来与自己比较,这不成其为鼓励。在孩子的心上播下自卑感的种子之后,再让他去努力,等于缚住双脚,再希望他能飞跑。自卑感在他心灵上留下重创之后,每击一掌,他就感到自己是个“无用的人”,陷入“自我无价值感”的深渊,产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破罐破摔的心理。妈妈的高招: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相比,特别是用自己孩子的不足之处,与别人的优点相比,这种做法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什么?因为这样只能在孩子心上播下自卑感的种子。
每一个人都是有个性的,人没有绝对相同的。因此“人与人相比”毫无意义可言。希望不要做这种比较。对孩子的缺点,不去谈论或指责,这是上策。当你承认它是理所当然的,是正常的事情时,孩子感到这是受到表扬,效果反而好。如果你是期待着做出显著成绩时再表扬他,这种机会是很少的。如果你一定要做比较,那就用本人做比较。就是说,把孩子的现在与过去做比较。这样做,就会发现他有进步,有提高,孩子也感到了自己的成长,表扬的效果会更好。
本文摘自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中心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