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低年级学生运用儿歌促进识字学习有效策略研究

(2014-05-27 13:51:03)
标签:

中期报告

分类: 小课题研究

 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完拼音后,就进入了识字阶段。识字教学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和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1-2年级 “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其中800个字会写”。低学段识字量大大增加,既是教材的亮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可是当前低段识字教学却存在“高耗低效”的问题,即教师花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然而学生的识字兴趣不浓,识字效率不高,生字的回生率也是居高不下。

儿歌是婴幼儿最早接受的启蒙教材。儿歌语言生动、结构简单、形象性强,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为每个孩子所喜爱。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儿歌的优势,将儿歌系统地运用于识字教学的各个环节,让识字与儿歌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近几年来,关于运用儿歌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略有涉及,但缺少系统性。基于以上思考,本人提出了“小学低年级学生运用儿歌促进识字学习有效策略研究”的课题。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本人以儿歌为载体,充分发挥儿歌的优势,将儿歌与识字教学有机结合。主要采用“以歌揭题 导入新课;以歌激趣 轻松识字;以歌固学 及时反馈;以歌助写,正确书写”四个策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一)以歌揭题  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始上课,能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本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想尽办法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小学低段学生对浅显易懂、趣味盎然,读起来琅琅上口的儿歌则兴趣颇深。

在小学低段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的题目中藏着生字宝宝,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课题中的生字编成儿歌,以简短、有趣的儿歌引出生字,揭示课题,导入新课。这种儿歌与识字有机结合的形式,创设了学习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案例]《笋芽儿》是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的题目“笋芽儿”中的“笋”本课要认也是要写的生字。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创编儿歌,猜字谜的办法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首谜语儿歌,你们能帮老师猜出来吗?

生:能。(很兴奋,很自信)

师:君字去掉口,竹字带上头,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

生轻轻地读着儿歌,兴致勃勃地自由猜着。

当学生猜出“笋”后,我顺势让学生学习生字“笋”字。学生利用儿歌中的“君字去掉口,竹字带上头”的说法,很快地把生字“笋”记住了。学完生字后,我借机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与“笋”有关的课文,题目是“笋芽儿”。笋芽儿是怎样长成一株强壮的竹子的呢?它在长成竹子的过程中又得到了谁的帮助呢?让我们翻开赶快去看一看吧。

教师根据课文题目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的特征,在教学中采用“儿歌导入——引出生字——学习生字——揭示课题——导入新课”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有效的营造学习的氛围,创设学习的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并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以歌激趣  轻松识字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字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再加上汉字具有读音复杂、字数繁多、结构复杂、难写难记的特点,给儿童的识记带来了重重困难。因此识字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让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给学生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让汉字更加“生动形象”些,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低年级学生刚涉足正规的学习,识字教学又是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采用“儿歌识字法”进行教学,能使学生轻松识字。

1拜歌为师  读准字音

1)利用儿歌  纠正方言音

语文课程标准的识字要求中指出:要正确识记常用字的读音,注意常见、常用、易错字的读音。我们地处农村,受地方方言的影响,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很难区分。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这些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的生字编成儿歌,让学生经常反复地进行朗读。时间一长,让学生便能准确地读出生字的读音,很好地区分它们的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案例】在汉字中,凡字根一致的,不管读音是否相似,一般情况下,前后鼻音、平翘音是一致的。比如“艮”字是前鼻音,由“艮”字,加上不同偏旁后组成的字——“银”“很”“跟”“根”等,不论读音是否相似,都是前鼻韵。再比如:“良”字后鼻音,而带有“良”字部件的“粮、娘、朗、浪、狼”等字都是后鼻音。同样平翘音也具在相同的规律,如:“子”是平舌音,由“子”字加上一个偏旁组成的“仔、字”也是平舌音,“中”是翘舌音,带有“中”字的“种、冲、钟”等字也是翘舌音。因此在学习这类生字时,我们可以把它们进行归类,找出规律,然后把它们编成儿歌,进行专门练习。下面几首是笔者在教学中自编的儿歌:

方访放房芳纺 ———四四方方一座房,房里住着纺织娘,高高兴兴去采访,不见她来只见房,房里种着一株花,芳香扑鼻满房飘。

跟根很朋蹦棚 ——小朋友跟着妈妈去凉棚,棚外很热棚下凉,枝叶茂密树根深,蹦蹦跳跳真高兴。

澡操燥躁——有水去洗澡,有手去做操,有火空气燥,有足脾气躁。

儿歌朗朗上口,符合儿童的记忆规律。利用儿歌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又能使他们轻轻松松地区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纠正学生的方言音。

2)借用儿歌 区分多音字

语文课程标准的识字要求中还指出: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读音。 所谓多音字,就是同一个字有几个不同的读音,而且代表着几个不同的意义。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多音字的教学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教学多音字时,有的教师经常采用的是据词性定音法,据词意定音法,但这些方法对于低年级来说,难懂难记。有的老师在教学时,直接告诉学生多音字有几个读音,或让学生直接说出读音组个词。以为这样就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多音字,但当多音字换个语境,学生又把它搞错了。为此在识字教学中,本人经常运用儿歌教学法辨别多音字。即把多音字分别按不同的读音,各自组词,然后把这些词语编成一首儿歌。

【案例】多音字在低段教材中虽然不多,但学生很易出错。在教学中,如果通常采用多音字组词,或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等形式,学生兴趣不大,而且把多音字放在具体的句子中仍然还是分不清。在课堂上我采用“串词成歌”的方法,效果不错。

例如:在学习多音字“乐”时,我先让学生给“乐”组词,学生组出“音乐、乐曲、乐器、快乐”等词语,接着我把学生的组的词编成一首儿歌:(乐yuè lè)音乐课上听音乐,听完音乐唱乐曲,唱完乐曲打乐器,音乐课上真快乐。学生读得兴致勃勃,在欢乐的氛围中将多音字的儿歌中的不同读音都读正确了。

在复习的时候,我也经常把多音字归纳出来,然后让学生用它们来串写儿歌,从中挑选出一个写得最生动,最容易记的儿歌,作为全班学生复习多音字的资料。学生创编出了一篇篇佳作:(dōu dū)北京是首都,你首都,我爱首都,他爱首都,我们都爱首都。我们都是中国人。

(zhe zháo)看着窗外,听着雨声,心里着急,想着妈妈,在外打工,多穿衣服,不要着凉。

(gān gàan)我的妈妈爱干活,扫庭院拖地板,洗碗筷擦桌子,收拾屋子整理房,爸爸夸奖真干净。

在教学多音字时,采用这种“串词成歌”的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多音字的读音、理解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时,在考试时应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2交歌为友  掌握字形

1)辅用儿歌  认识象形字

中国汉字源于象形字,然后发展到会意字,最后升华为形声字。教材的识字内容也是遵循了汉字自身的发展规律编排的。因此教学象形字是识字教学的起步。象形字是构成形声字的重要的部件,象形字的掌握直接影响以后会意字,形声字的掌握的正确性。这些象形字虽然具有实物的形象,与图形非常相近,笔画简单,容易识记,但很多象形字中往往存在着至关重要的一笔。如果忽视这一笔的教学,会为以后认识会意字,识记形声字埋下隐患。因此在教学这类象形字时,教师要能够根据象形字的特点,结合具体的实物,直观的图形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创编一些浅显易懂的儿歌进行教学。

[案例]《口耳目》教学片断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新朋友,(课件出示古代汉字:口耳目日月火羊鸟兔木禾)你知道这些是根据什么东西画下来的吗?

学生根据象形字猜出了各种事物,猜得八九不离十。师随机出示实物图片。

师:这些是我们的祖先在最早的时候按照实物的样子画下来的字,叫象形字。可是这种字写起来太麻烦了,于是对这些字进行了改变。(出示现代汉字:口耳目日月火羊鸟兔木禾)

学生结合逼真的实物图,形似的象形字,端正的楷书,很快地记住了本课中的生字。

师:这些生字虽然简单,但有些也很容易错掉,比如“鸟”字的眼睛容易丢,“目”字里面是两横,“日”字里面是一横,“竹”字的最后一笔是竖钩等等。你们能编一些儿歌记住它们吗?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生:(鸟)一撇嘴巴尖,一横尾巴长,中间一点是眼睛,小鸟眼睛亮晶晶,要是谁把眼睛丢,小鸟肯定要伤心。

生:(竹)一撇一横是竹叶,一根竹竿光秃秃,一根竹竿长了芽。

生:(禾)远看像树木,近看不是木,头上长谷穗。

在教学这类象形字,教师把汉字与实物进行了联系,将现代汉字与古代汉字进行比较,使学生很快地挖掘出两者的联系与区别,体会了象形字的造字的原理,同时教师抓住象形字的中关键的一笔,引导学生创编一些内容简单,饶有趣味,而且又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儿歌,既能调节课堂气氛,又能增强学生记忆,一旦记住便深入脑海,永生不忘。

2)运用儿歌  领悟会意字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要根据汉字本身的规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在汉字中有不少会意字,我们在教学生识字时就要根据会意字本身的规律进行教学。 所谓会意字,就是会合两个以上的意义表示一种新意义的合体字。根据会意字的这一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它们串编成儿歌的形式,让学生识字,这样便能事半功倍。

[案例]《日月明》是一篇语言简洁、节奏明快、音韵和谐,十分适合儿童朗读的韵文。本课通过韵文的形式,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把韵文读得朗朗上口,然后以“明”字引路,了解会意字的规律,接着让学生自己说说课文中“鲜、尘、尖、灭、男、休、林、森、从、众”等其他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然后我把本课的韵文改写成儿歌的形式:日月为明,光明正大。鱼羊为鲜,味道鲜美。小土为尘,尘土飞扬。小大为尖,草芽尖尖。一火为灭,消灭虫害。田力为男,七尺男儿,人木为休,立足休息。手目为看,

二木为林,成为树林。三木为森,森林茂密。二人为从,三从四德。三人为众,众志成城。孩子们读着老师改写的儿歌,个个情绪高涨,课堂上出现了另一个高潮。

学生在课堂中运用创编的儿歌进行识字,让学生了解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组成的,而且知道会意字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这样的儿歌不仅读来朗朗上口,既易学又好记,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识字效率。

3)使用儿歌  识记形声字

汉字大多数都是合体字,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形声字兼有表音和表意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最多,接触最多的就是形声字,大多数汉字形声字的部首表示一个字的意思,声旁表示一个字的读音。。形声字的教学重点在于“形”。教师在教学这类字时,可以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先分析形声字的表意功能,如“三点水”与水有关,“木字旁”与树木有关,“草字头”与植物有关,再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化成一首首小儿歌,有效地帮助学生学生记住字形。

[案例]教学片断

师:(板书课题“葡萄沟”出示卡片“沟”)你们从“沟”字的偏旁,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沟”与水有关。

师:你发现它的读音有什么规律了吗?

生:“沟”的读音与右边的“勾”的读音一样。

师:在汉字中,像这样一边表示读音,一边表示意思的字叫形声字。你们能编个儿歌把它记住吗?

生:一条小小沟,要是沟有水,它就成水沟,要是长山里,它就成山沟。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形声字的特点,从形旁和声旁着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创编儿歌的形式掌握学习形声字的方法与规律,不仅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而且让学生在记住这些汉字的同时,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形声字”的“声旁多表音,形旁多表义”。

3、以歌为辅  理解字义

1)巧用儿歌  辨析形近字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汉字的字义与具体字物、物象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这是表义文字的一大特点。在汉字中存在着大量的形近字。形近字不仅字形相近,而且字音也相近甚至完全相同。低段学生在识记这些字时,容易混淆。教学这类生字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由一字想多字,用同偏旁或同一部件带出相似的一串形近字,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异同,找出规律,并根据形旁和声旁,把它们编成儿歌,进行串连式的识记,辨析它们的字义。

[案例] 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这是《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中的一首儿歌。此题主要是通过利用儿歌区分6个形近字。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主拼读生字,自由朗读儿歌。再让学生从儿歌中找出“泡、饱、跑、抱、袍、炮”6个双胞胎。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说说六个字的特点,并具体说说左边的偏旁跟字义的关系。在儿歌的帮助下,学生很快地认识了“泡、饱”等六个形近字,掌握了形声字的特点。受这首儿歌的启发,在识字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把一组一组的形近字编成儿歌,进行识记。

例如:学生对“晴、睛、蜻、清、情、请”这组形近字很容易混淆,经常用错。为此,我引导学生编了一首儿歌,帮助学生很快地记住了这组形近字:有日大天晴,有目眨眼睛。有虫捉蜻蜓,有水河清清。有心好心情,有言去邀请。

又如:(浅、钱、线)有水溪水浅,有金要花钱。有丝织毛线。

以“圭”字带出的字可编为: 有虫捉青蛙,有女抱娃娃。有口叫哇哇,有人上好佳。有手灯笼挂,有水去水洼。

以“尧”字带出的字可编为:有水把花浇,有火把柴烧,有日见分晓,有足踩高跷,有丝把线绕’,细辨莫混淆。

这种用儿歌进行归类识字的方法,把生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出现,让学生既辨清了字形,又明白了字义,可谓一举两得。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再以拍手的形式唱出来非常符合低年级的年龄特征,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妙用儿歌  辨别同音字

同音字是语音相同但字义不同的字,它是汉字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大,同音字的出现会越来越频繁。但是对于刚刚接触语言文字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要能很好区分这些同音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他们认知和理解能力弱,往往不能正确区分这些同音不同义的字。他们在使用时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因此同音字的教学一直是识字教学中一大难点。

在区分同音字时,如果教师光凭字面的解释,常常会越解释越糊涂,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又费时又费力。在教学这类字,如果能引用一些低年级学生喜欢的短小,朗朗上口的儿歌来辨析,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案例] 低年级的学生在区分同音字时非常困难。在低年级教材中,常见的同音字有“元”、“员”、“圆”、“园”;“在、再”;“坐、座”等等。在辨析这些字时,我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分析字形字义,唤醒他们已有的认知,然后再编儿歌帮助他们记忆区分。如:

在 再:放学铃声响,同学和老师,招手说再见,快步回到家,爸爸不在家,妈妈在洗衣,再三对我说:先把作业做,再把电视看。

元 员 圆 园:我是一名少先队员,妈妈给我一元钱,高高兴兴去公园,买个气球圆又圆。

密 蜜:蜜蜂昆虫,花间采蜜,采得花蜜,甜甜蜜蜜,藏在树上,树叶茂密,一定保密。

坐 座:两个小人背靠背,坐在车上挤座位,座位请加广字头,一座桥一座山,一座一座房,座字全加广字头。

同音字就像有着共同名字的人一样,虽然名字相同,但是各有各的性格,不同的字也各有各的意思,通过创编儿歌的方式来区分同音字能把抽象的同音字解释得浅显易懂,可以让孩子的小脑袋瓜更加的清晰,运用时也更会更准确,

(三)以歌固学  及时反馈

低段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如果学过的生字不及时复习巩固,就很容易回生。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在课的结尾时,要尽量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和运用的机会,及时让学生对所学的生字进行反馈巩固。复习巩固生字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最好的办法是复现,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为此教师可以把一篇课文中所学的生字,编成一首儿歌,创设一定的语境,让学生在儿歌的语境中开开心地复习,及时巩固所学的生字,从而减少生字的回生,提高识字效率。

 [案例] 一下《小松鼠找花生》找、旁、种、许、 格、外、艳、呀、每、言、语

生字儿歌:小松鼠在树旁种花生,花生开花格外艳,花儿落花生没 ,松鼠急得把它找,自言自语谁把花生摘,原来它呀藏在地底下。

二上《小柳树和小枣树》:枣、浅、秃、忍、呗、虽、乘、思

生字儿歌:小柳树,腰儿细,身穿浅绿真美丽,树阴底下好乘凉;小枣树,光秃秃,弯弯曲曲长得慢,虽然难看结红果;

二上《识字三》:神、州 、川、涌、岛、隔、峡、与、陆、民、族

生字儿歌: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一首首用生字编成的儿歌生动活泼,让学生兴趣盎然,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读得津津有味,而且的儿歌。而且在下课后,有的学生还在三五成群地念着。这样的儿歌让我们的识字巩固不再枯燥,让每堂课的识字任务也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

经历半年多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运用儿歌辅助识字教学,符合低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言思维发展的特点。它让识字教学更加有趣味性,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增加了识字量,提高了识字效果,而且让学生在诵读和创编生字儿歌的过程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造力。

总之,儿歌是识字教学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只要我们善加运用,它就能照亮识字教学的一片天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