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
本来希望能在上学前考完科目二,现在看来,能过科目一都不错了。昨天一早屁颠屁颠地送去考场,过了十点还没出来我就心知不妙。果然一上车第一句就是“又没过”,着实有些心烦!她学车考驾照,我天天接送,像是自己练车一样。是管得太多,服务太好了!也没心情码字,今天继续记流水账。
孩子的任务告一段落,剩下的就是家长的事了。花了几千块钱请同事的老公帮我进行志愿规划。分数在我预期之内,没有拉胯,却超出了规划老师的预计很多,事情变得更简单了。加上孩子的目标一直很明确,就是要读和历史有关的院系。本来,首选历史,学校、院系就很少,再加上目标专业这样明确,可选择的范围就越小了。规划老师出于就业考虑,极力推荐我们报几个提前批。免费师范生我们是不做考虑了,但是警校我的确有些心动。警校就业率高,而且工作稳定。作为一个女孩子,一般不会从事什么危险的工作,做做内勤,工作环境又好,有什么不好呢?我尝试数次征求孩子的意见,每次都是刚一开口,就被她无情地PASS掉了。我非常担心她要学历史是受到了我的影响,其实她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热爱,再加上读历史是可以摆脱数学的,所以左右了她的选择,去走一条足以决定她一生的不知对错的路。细想起来,学了历史将来可以干什么呢?除了老师和博物馆,我想不出其它工作。可是我没有足够的理由去说服她,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可以提供,但是我依稀记得,高三时,她曾对我说:“我觉得我大学学了历史会很快乐。”好吧,虽然只是你莫名其妙的感觉,但似乎没有比这更充足的理由了。于是我们坚定而又忐忑地首选了历史。
有了分数和目标院系,可选择的学校很快就确定了下来。根据近三年来各校招生的分数,我们也进行了冲稳保。冲的学校我们很快确定了,因为我们省是大专业组招生,所以,我们选择的冲的学校在专业组里面就只有历史系这一个选项,不存在踩线进了被调剂的风险。稳的学校是最伤脑筋的,因为录取的几率大,谁先谁后就很关键了。我家小L明确表示不去北上广,也不想在省内,只想去北方。说起来,对于她这个分数,在学校的选择上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北方的学校相对来说分数线比较低,她可以选择稍好一点的学校。我们最先考虑的是一所考研率在业界赫赫有名的学校,而且这所学校有一年我们旅游时还无意中路经过,看似很有缘分。我有些犹豫,因为这所学校的历史系所在的专业组,同时还有好几个院系。如果我们的分数没有一定的优势,就会被调剂。规划老师也强推这所学校,建议我们把它放在稳的第一个,而且非常有把握能被首选专业录取。我已经不记得“X”是在怎样的机缘巧合下走进我的视线的。虽然它的历史系所在的专业组同时也有好几个院系,而且历史系有两年没有在省内招生,没有可比较的数据,再加上他又把去年在理科专业招生的专业放到了文科的专业组里面来,不知道会对录取线有多大的影响,规划老师也极力反对,认为被调剂的风险不小,没有必要.....这样多不利的因素,但我还是就想去试试。我和孩子对于学校所在城市的印象还不错,省会城市,交通方便,城市干净,有美食,学校的历史也比较悠久......总之就是很心动。打消顾虑的最好办法就是找到了解学校的人打听一下。学校实在是太远了,但是只要有心,一切皆有可能。首先我找到了一个正在那所学校上学的老乡男孩,他说学校的管理还是很人性化的,万一没录到自己喜欢的专业,经过考核是可以转专业的,学校不会设置障碍。有利,加一分。后来我又辗转找到了在学校任教的一个老师,他也确定了这个说法,又加一分。我的一个同学也说现在教育部给的大政策,也是高校不要限制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有二次选择的权力。再加一分。好友说他们单位有个这个学校毕业的,业务能力还可以,已经跳槽到省会去了。那还说什么呢?真正让我的砝码偏向“X”的是我朋友的一番话。他建议我慎重报考那所考研名校。他说那所学校的路走偏了,整个大学期间都是在为考研做准备,忽视了作为一所本科院校首先要完成的是培养一名合格的本科学生,而非考研机器。他们学校出来的学生大多都是典型的“高分低能”,不太受欢迎。我从来都不希望我的孩子仅仅是为了考试去读书,最终,我不仅没有把这所学校放在稳的第一位,还把它往后排了很多很多,基本是一个保底。
为了保住“X”,我把它放在了稳的第一位,而且招生的三个专业组我全都填报了。规划老师给了几个意向志愿,觉得足够了,在这几个志愿里一定能录走,也是在这个分数段里最优的选择。我却不愿意浪费45个指标,和孩子一起参详后,把它给报满了。虽然我也知道从第十个以后几乎就没什么用,心里舒服啊!
志愿填报这种慎重的工作我只相信台式机。新家里只有笔记本,我们一家人特意挑了一个晚上,吃过晚饭,拿着资料浩浩荡荡回到了老房子。台式机的显示屏前几天不亮了,后来我家户主开的时候又莫名奇妙地好了,估计是接触不良。为了以防万一,还是买了一个新的显示屏放在家里,还没来得及替换。垂垂老矣的旧显示屏最终没能熬到关键时刻发挥余热,彻底不亮了。户主在换新显示屏的过程中,小L同学已经不耐烦地手机操作起来,真是过于随意。等换完显示屏,她的志愿已经填报完毕,我打开电脑,三个人一起进行了核对和提交。志愿群里面,老师不停交代要确认志愿是否已经提交成功。虽然当时我们三个人都已经过目,但在截止日期前我还是忍不住要小L同学又查看确认了两次。
现在可以做的只能是等待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