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
45岁的第一篇日志,不写工作,不写学生,就单纯地写写自己和孩子在面临人生重要节点的一段日子。
一直以为上一篇日志仅写到高考结束,结果一翻才发现,居然多写了两周,直到生日那天。有捡到了的感觉。为啥后续没坚持写了?现在回想,应该是高考成绩要出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没有码字,躺平的时日轻松惬意,却也有隐隐的不安。习惯的力量叫人欲罢不能,让这样懒的我甚是不甘地放弃了沙发,坐在了电脑桌前。
早在七月,一切都尘埃落定,心里早已没有了查分时的那种急切和紧张,回忆起来也再不能感同身受,但当时的情形还是历历在目。6月24日中午出分数线,下午就能查到分了。我这个人的心理素质不适合干这种“激动人心”的工作,所以选择了做“鸵鸟”,把任务交给了孩子自己。教育考试院开发布会发布各类分数线的时候,我已经带着孩子们吃完了午餐,自己待在小床上略作小憩。终究还是没有忍住,特控线,499分!比去年低了22分。我打电话给孩子的时候,她还没去查,可真稳得住。我小心翼翼地问她:“特控线还是能上吧?”她给了我一颗定心丸:“这么低的线不可能上不了撒!”更煎熬的就是等成绩了。分数线刚出,就有家长在群里发了ZL一个孩子的成绩,还说是省理科状元。又说教育考试院开始发成绩了,由高到低......各种不知真假的消息群里乱飞,无异于在焦灼的心里浇了一勺又一勺的热油。陆陆续续有家长说查到成绩了,班主任也在群里收集学生的成绩,可是我家的一直显示无法查询。期间,我和孩子通了好几次话,通过不同的途径,利用手机和电脑,都无法查询到成绩。老师也在群里催促赶紧查,班上已经有一半的孩子已经查到自己的成绩了。虽然我面上不显,说话也尽量平缓,可是我知道,我的心忽上忽下,压迫着我的喉咙都有一种吞咽困难的感觉了。我默默祈祷着我心中的那个我觉得她能达到的分数,一遍又一遍。开车回家的路上,老公打电话说他也没法查到分。原来我一直认为我家最沉得住气的那一位也是“装”得很好罢了。接完电话,我把手机递给JR请她帮我放一下。JR接过电话,惊喜地跟我说:“J老师,有成绩短信了,我帮你看看多少分!”呼——达到了目标!JR真是有锦鲤体质!我长长舒了一口气,压抑着激动,强按着肌肉紧绷得有些发疼又微微发抖的手,把车开到老公单位的路边停下,然后给孩子、老公打完电话告知分数,又给班主任老师、报志愿的老师和外公外婆发完消息,才来得及缓缓自己的心绪。终于卸下了一份重担!
说句实话,孩子考得真是一般。她的同学里有小学是在我们学校读的,那天她们去看小学班主任,都说小刘是属于没有考好的。有好几个平时不如她的同学,这次都要比她分数高。尽管如此,我也觉得非常满意,因为我的要求一直不高。上高中之前,我曾经尝试问她愿不愿意读免费师范生,有工作又稳定,是一条不辛苦的路。她明确地说:“不愿意自己十五岁就看到五十岁的样子。”好吧,也许终将我们会回到这条路上,但那时一定没有遗憾和怨言。因为孩子的数学一直很不好,这是她学习上可以说是致命的缺陷,所以我早早就给她打预防针,要努力学,但无需拼命,要学会接受自己的普通,甚至是落后。我们的目标就是一本线上二三十分,能选个二本比较喜欢的专业即可(当时还没有新高考,有一二三本),保底能读个文理学院或者JS大学。果然,在读高中以后,数学的劣势越来越明显,哪怕一直是一对一的补习,都很难及格。高一的班主任跟我说:“数学只有五六十分,考个什么大学呀!”结果高考,她自己说的数学“保五争六”,果然就考了个59。高三时候,外公外婆怕我给孩子的压力太大,还安慰我说:“孩子读书都是有命的,不要管得太紧了。”我当时读书的时候,你们怎么就没这态度!我说孩子数学差得很,两老问我:“专科还是考得起撒?”“那还是没问题。文理学院应该问题也不大。”“那就行了。文理学院也很不好考呢!”现在,孩子的分数已经超出预期,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当然,你说一点遗憾也没有吗?语文、历史,私底下,我和她爸爸都觉得完全可以考得更好。但就如同WF家的TT说她妈妈的话:“我多考几分了你又会说如果再多几分就好了。”是啊,可能只有清华北大可以随意选专业,对于高考分数就没什么遗憾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