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下第八周

(2022-04-10 22:33:20)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

46

    逼一逼,又完成了一个任务。有很多想法,也开了很多头,就是始终不能完结。

    教学相长。孩子们今天查字典,一个“节”字出现了两个页码。难道是个多音字?拿来一看,居然还可以读第一声!再看组词——节骨眼,原来是我肤浅了。现在查字典,普遍问题不大,方法都能掌握,只不过是熟练程度有所不同。识字量大,拼音掌握好的孩子,速度更快;反之,就容易出现错误,影响他准确地找到需要查找的字。但比起上个星期,所有的孩子在熟练程度上都有明显的进步。

    难道每天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第二天的听写能得100分吗?家长不发微信了,就要孩子打电话问。学习是件长久的事,为什么要这样的功利化和虚荣化?听写的100分何其微小,就算是有错,有什么关系呢?暴露出孩子的问题难道不好吗?我听写哪个词,就只复习哪个词,这不是学习的好方法。此人此事到此为止,不再吐槽。厌了!

    成语故事:《叶公好龙》    主讲:WJY

 

47

    一大早吃碗面,胸前就溅满了油点子。一直以为是不小心弄上去的水,等反应过来,已经来不及换了,还这样走访了三个孩子家。通过家访,解了心中的许多疑惑,比如,有个孩子总喜欢尬笑,行为举止,用家乡话来说有点“康”,大概意思就是不着调,不靠谱,让人难以理解。今天见着他的爸爸我总算明白来源在哪里了。看到他的家庭情况,听着旁边热心家长的介绍,我也更深层的理解“康”的背后也许是自卑在作祟。孩子家里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爷爷奶奶都有残疾,只能做点简单的农活。爸爸因为疾病,基本失去了劳动能力,全家就靠妈妈一人工作。这样的自卑其实早有苗头:在学校摸底贫困家庭准备上报资助的时候,他家里并没有申请,上面派下了名单,我才知道。当时我给他的妈妈打电话确认,妈妈还不太愿意承认。有一次孩子住院,我要妈妈去保险公司报销,妈妈却说,只花了一两千块钱。如果只能报几百块没必要跑一趟。再加上,孩子的穿着打扮,平时缴费的爽快利索,我一直以为,他家的建档立卡有水分。今天一看,确实困难。爸爸虽然卧床,但头脑清楚,精神也还不错,但是不仅不管孩子的学习,连孩子玩手机也一味纵容,我觉得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目前来说还学得不错,着实不易。我也很佩服这位妈妈,成为了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听说孩子也问过:“为什么别人家里亮堂堂的,而我们家总是这么黑。”也许“康”是他对自卑的一种掩饰,用不在乎的表现把自己保护起来。

    家访完一家,在去另一家的路上,手机响了。我才来得及“喂”一声,“哪位”还卡在喉咙里,就听见听筒里传来:“你猜今天哪个到我们家来了的?”我一愣,卡在喉咙里的“哪位”终于问了出来。对方一听,连忙说:“不好意思,J老师,打错了。”不用说,肯定是刚家访完的那一家妈妈在跟老公汇报呢。到今天,家访了近20个孩子家,第一次享受了孩子帮我搬凳子。有时候,觉得不理解,为什么父母对孩子特别维护,认为他们过于“护短”,今天我有些明白了,可能真的是因为我们眼中的孩子是不一样的。那个上课爱玩东西,喜欢打架,不太接受批评的WSY,在家里很有礼貌,待人非常热情、周到,会为老师搬椅子、烧开水,会为小伙伴拿水果、拿玩具。他的另一面,不是家访,我可能永远见不到。

    在教师资格证面试中经常见面的《端午粽》终于轮到自己教了。自己不太喜欢,也不知道教些什么,但是啰啰嗦嗦上了两节课还没上完。课文长,生字又多又难,比如“箬竹叶”,比如“裹”,虽然布置了读书的作业,但是很多孩子还是明显不熟练。重点讲了一下第二段。写粽子的好看、可爱,主要抓住了它的颜色;写粽子的好吃,主要通过嗅觉和味觉来表现。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仿说一下就好。一下又想不起来合适的。不行就拼命去读。

    《静夜思》里面会写的字很多,于是,今天就尝试默写(填空)古诗。一切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我少打了一个括号。我跟孩子们说,一个括号一个字。但是诗人李白的名字我只打了一个括号。我以为我按格式已经排好了就会没有问题;我以为里面有提示的字就会不影响;我以为这是一个根本不会成为问题的小瑕疵......没想到,很多孩子都乱了套,所有的字都挪动了位置。教个一年级居然有这么难!哎,明天再来吧。

    成语故事:《南辕北辙》    主讲:LRY

 

410

    这个周末都起得比较早,平白多出了很多时间可以安排。于是一点一点又开启了蚂蚁搬家的模式,一堆一堆进行着“断舍离”。

    上周五真的有些疲。上午第一节进行全员核酸采样没有上成课,可是又不想留着一点尾巴拖到下周一,就只能利用下午第一节,在二年级热火朝天的劳动声中勉强上完了。所有的课间依旧贡献给了听写改错和语文书上作业的检查过关,说白了,就是贡献给了几个“顽固分子”。我也累,他们也不轻松。ZYX和KYH重做的课堂作业我还是不满意,非得要写一行我检查一行,不行就擦。还好,放学之前,所有的帐都结清了。

    晚辅两节做了个小测,一边引考,一边看完了默写和听写,还有七七八八的很多事。周五,感觉非得要这么多时间才够用,还没打扫卫生和做全周的小结。测试卷带回了家,一个字没看,明天又要原封不动带到学校。可是不带回来,似乎当时的我也做不到,总抱着侥幸,觉得自己会看。一年级的试卷就不爱看了,怕到时候适应不了别的年级了。

    是个操心的命。又想给自己放个假,把默写和听写改错过关双休日放到家长手上完成,又担心他们忽视细节,没起到改错的作用。耐心耐烦把孩子们出现较多的易错字的错处写下来,发在群里。就是不知道家长是不是真的做得倚靠。

    成语故事:《塞翁失马》    主讲:LZX

    胃真的不要再不舒服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2上第七周
后一篇:2022上第九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