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NO.1 跟随潘坚老师的引导开展美术活动——以梵高的《街景与黄屋》为例

编者按
从今天起,我们开设一个全新的栏目——【启发】,取“启迪灵感、发掘潜能”之意。我们会不定时邀请一些各领域有所专长的人,与大家分享一些他们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里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和观点。旨在为广大的幼儿园老师或者家长提供一扇窗,看见更美的风景,滋养丰沛的心田,从而启迪你的灵感,发掘你的潜能,更好地去守护孩子的童年。
欢迎各位读者朋友给我们留言,提出你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我们会据此提供相应的内容。
3月30日过去不久,这一天,是文森特·威廉·梵高诞辰纪念日。他为世人带来了巨大的美感体验。就让我们跟随潘坚老师的引导,去欣赏一副梵高的作品。看一看如何去提问,从而引导孩子的欣赏;欣赏完作品后如何支持孩子的表达和创作。
梵高简介
(图:梵高)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在37岁就止步人生的梵高,以他约(油画、水彩画、素描、版画)1900幅作品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终其一生仅仅卖出一幅油画、两张素描,他的绘画作品却在今天的艺术市场屡创新高。梵高在的作品,《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广为人知与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图:《街景与黄屋》)
《街景与黄屋》 1888年9月
油画画布72*91.5cm
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梵高基金会)藏
作品背景
1888年2月,梵高在朋友推荐下来到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省阿尔镇,同年5月他在拉马丁广场租下了画面上的“黄屋”,并很快爱上了这儿。画室外墙的金黄,按照梵高自己的说法,来自阿尔这座年日照超过300天,号称“法兰西阳光之都”的小城,来自它灿烂的金色阳光。这金色的阳光让画家在短短3个月,画出一幅又一幅传世不朽的巅峰之作。这阳光让他沉醉,也让他痴迷;黄屋是梵高在阿尔生活的重心,他满怀希望地要把这里变成艺术家的殿堂。《向日葵》、《收获景象》、《夜间咖啡馆-室外》、《夜间咖啡座-室内》和著名的卧室图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喜欢向日葵的梵高为了装饰黄屋,在1888年8月至1889年9月间前后大概写生了14幅《向日葵》,都叫《向日葵》,以背景的色彩分为黄色的向日葵、蓝色的向日葵、绿色的向日葵。这是一个记录视觉体验的绘画系列过程。如今《向日葵》也分藏在各国美术馆中,为喜欢凡高的人们提供了许多寻宝的去处。
梵高写信邀请好朋友高更,高更应邀于1888年10月来与他同住了两个月,两人亦师亦友,也会吵闹的不欢而散,却是梵高一生中创作欲最旺盛的时期。
想想问问:
1. 画面中的我们看到了哪些颜色?
2.我们看到了黄屋有几种黄颜色?
3.你找一找梵高的这幅画面上有没有签名?
4.黄屋和街道的色调都一样不会混吗?
5.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太阳不升起……没有光线、色彩、只有黑夜……世界上只有灰暗和黑暗!看到凡高的《街景与黄屋》,他用各种黄颜色去画出了温暖、快乐或者是疯狂,用蓝色暗示抑郁,梵高的色彩就是生命!
做做玩玩:(老师准备抹布、一次性手套、洗笔筒及水)
1. 找一找你有哪些黄颜色,再找一找你有几支和黄颜色靠得相近的红色、褐色的画笔?
2. 还要找一找你有哪些蓝颜色,最后要找到一支黑色画笔。
3. 喜欢画几间矮矮的瓦房子,还是愿意画一座座高楼大厦?就用黑色或褐色的画笔画起来!
4. 戴上一次性手套用手指蘸颜色去给房子涂抹暖暖的色彩,再涂抹天空的冷颜色。
(图:幼儿作品)
幼儿作品
图片来自:《小袋鼠·大班下·盖房子》
编者解读
很多幼儿园都会开展与房子有关的主题。幼儿的生活里有着各种各样有关房子的经验。
在开展这样的主题时,欣赏与房子有关的艺术作品是最常见的活动,那么怎么引导幼儿去欣赏一幅作品,是很多老师较为头疼的问题。
针对大班的孩子,潘坚老师选取的角度是重点关注这幅画的色彩。引导孩子用眼睛去分辨相近色之间的差别(如:画面中有几种黄色),去体验色彩传递给人的联想与感受(大面积的黄颜色带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去想象光线、色彩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光线、色彩,世界只有灰暗和黑暗)。在这里,潘老师设计的几个问题,其实关涉到了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三要素: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感。
当然,针对不同年龄段或者说发展阶段的孩子,成人对一幅美术作品的欣赏所提的引导性问题应是有所差别的。需要结合孩子的经验和特点选取欣赏的角度和重点(如色彩、构图、线条、画面焦点等),并斟酌所提的问题。
比如面对小班的孩子,可以从房子的结构特点(房顶的性转、门窗的形状、楼层等)、房子的颜色(不必区分有几种黄色)、天空的颜色、街道的景色(街道的颜色、行人的数量)方面进行引导。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可以以此为启发,对幼儿进行美术欣赏方面的引导。
潘坚
http://s16/mw690/001NSQWvgy711GVQP71ef&690
潘坚
潘坚,资深少儿书画教师,著名儿童图画书画家。她多次受邀参与江苏省全日制大纲中、小学《美术》教材的编写。出版了一系列儿童美术教学丛书,如《小小美院》、《潘老师美术课堂》(看看大师4册)(色彩加加4册)(变变形状4册)、《看看学学又画画》(4册)等。她的作品《好阿姨新童话系列丛书之一〈铃儿响叮当〉》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作品《我真棒系列丛书之一〈山里的星星〉》获第六届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一等奖。作品《躲猫猫大王》获第一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
潘老师的美术教育观点:美术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和小孩生下来能慢慢学会说话一样,是自身带有的、原生态的。在语言逐渐丰富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审美意识会强烈地影响他的成长。如果这个过程中儿童无法得到良好的信息,或者受到的限制比较大,他的语言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因此,社会、家庭、学校都应该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允许他有多种表现方式。
http://s13/mw690/001NSQWvgy711GZUnxO1c&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