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NO.31 让儿童学会学习—— 一个活动的过程与点评

标签:
教研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说明部分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学习品质是指能反应儿童自己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倾向、 态度、习惯、风格等,不是指儿童所要获得的具体知识、技能本身(鄢超云,2013)。学习品质关注的是儿童的学习过程,强调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让儿童学会学习。具备了学习能力,儿童将来可以成为好的学习者。需要注意的是,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中不存在单独的学习品质领域,学习品质渗透于儿童各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之中,各学习品质之间也是相互融合的。
【“惊奇一线”主题介绍】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奇妙而有用的线,缝衣服的线、打毛衣的线,电话有线,电灯也有线……仔细观察,生活中神奇的“线条”也是无处不在,一根线重新摆弄可以形成三角形,门和窗可以看成是由四根线条构成的方形……而我们的身体本身就有很多直的、弯的线条。在“惊奇一线”的主题中,我们将带领幼儿探索生活中和大自然里的线,先请幼儿找找什么
是“线”,哪里有“线”,了解“线”的种类、特性,进行“线”的游戏,进而转化到抽象的“线条”概念,探索两点之间可以形成哪些千变万化的线条,这些线条又可以构成什么样的图案。最重要的是让幼儿张开好奇的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和体验“线”的千变万化!
【活动开展】
主题过程中,幼儿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线,了解了线的一些基本特性。随后,教师组织幼儿开展一系列与线玩游戏的活动,《用线玩编织》就是幼儿勇于挑战、乐此不疲玩的一个游戏!
下面是南京市第一幼儿园东恒阳光分园的王彩霞老师组织的活动,我们来看看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表现。
1 教师出示十字编样品,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调动幼儿的创作热情
幼儿欣赏十字编样品,阅读幼儿用书。幼儿调动已有经验观察画面,理解画面信息,如,十字编的编织步骤、每个步骤的含义等。
http://s14/mw690/001NSQWvgy6ZDEOlAsd1d&690
http://s13/mw690/001NSQWvgy6ZDEPgcFe1c&690
2 教师结合示意图,带领幼儿集体编织
教师使用较大的木棍材料展示,以便于幼儿观察。木棍交叉绑好后,教师请幼儿尝试操作,然后集体验证。幼儿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反思和解释同伴的操作,进一步明确十字编的编织方法。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示范并要求幼儿尝试用简洁、准确的语句说明编织的过程,发展幼儿说明性语言讲述的经验。
http://s7/mw690/001NSQWvgy6ZDEQo3dA16&690
3 幼儿尝试编织
幼儿尝试使用木棍(分别标有A、B、C、D,见下图4),按照步骤自主编织。要完成十字编,对幼儿的空间方位能力、小肌肉协调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还要求幼儿能理解说明性的语言。比如:步骤图中所说的“步骤二:将木条翻过来,把线拉到A下方开始编”,“步骤三:把毛线从A拉到B,绕木棍一圈”,“步骤四:依此方式,把线从B绕到C,从C绕到D,再从D回到A”,这需要幼儿有较强的空间方位感才能正确操作。
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第三个步骤),主动阅读幼儿用书,反复尝试无果,最后寻求教师的帮助,顺利完成作品。在幼儿熟练操作之后,幼儿开始关注线的编排和颜色,编织出漂亮的十字编。
【活动延伸:美工活动】
集体活动后,教师将编制步骤图投放到美工区,提供更加丰富的材料,幼儿可以继续完成未完的作品,丰富的材料同时满足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尝试更有难度的编制工作(更多木棍交叉)。
总体来看,活动中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能够坚持完成,而且注意力集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能够积极面对并愿意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反思自己的操作经验,敢于挑战更有难度的活动任务,这都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幼儿积极主动、坚持专注等良好的学习品质,也是幼儿未来学习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
特别感谢南京市第一幼儿园东恒阳光分园王彩霞老师提供的资料!
http://s2/mw690/001NSQWvgy6ZDF6BnPP4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