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NO.28 “红红的新年”主题活动的实施与儿童的完整发展

http://s11/mw690/001NSQWvgy6YcpggSwy1a&690
主题说明
每个人都喜欢“过年”,年节的喜庆融合着家人亲友的亲情,也渗透着真正来自本土的文化信息。幼儿对年节、喜庆总是有着莫名的期待与兴奋,也充满了关于过年的想象。“红红的新年”这个主题从“迎新年”到“过新年”,依据我们真实的生活经验安排逻辑线索,开始我们会和幼儿从生肖入手,展开对年俗的探索,为了逐步加深对“年”的理解,我们还会通过故事帮助孩子理解抽象的年俗。除此之外,我们也将和幼儿一起做鞭炮、画年画、做红包等,帮助幼儿积累各种过年的经验,让他们感受新年的气氛,认识年节的应景食物,学学吉祥话,全面体会年俗的意义。
相信这个新年会因为这个主题,让幼儿对过年有不一样的体验。祝福大家年岁增长、幸福加倍,快快乐乐过好年!
一、“红红的新年”主题下的活动类型
借鉴《指南》提出的儿童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中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及相关文献资料,根据教学活动和主题重点领域关系的密切程度,我们把主题下的活动分成四个类型(参见“宁谊文化”微信公众平台:2015年10月16日教研栏目《“伞花朵朵开“主题活动的实施与幼儿的完整发展》),以评估幼儿在活动中取得的发展。我们对“红红的新年”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后,将主题下的活动主要划分为三个类型:
第一个类型,依托年的主题精选故事和儿歌,幼儿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儿歌内容的理解,了解较抽象的年俗;引导幼儿谈论、讲述自己的过年经历,学习拜年的基本礼节和礼貌用语;通过阅读、讨论学说吉祥话,了解年俗物品的美好寓意;尝试用毛笔写吉祥字,表达自己的想象和意愿;开展同伴合作的游戏活动,加深幼儿对年俗的理解。这类活动的重点领域是语言和社会,具体包括“十二生肖”“忙年喽”“热闹的福字”“过新年”“压岁钱的故事”“小拜年”“恭喜恭喜”“烟花爆竹小心放”“初三老鼠娶新娘”“食物的寓意”“我的过年计划”等活动。
第二个类型,根据年的主题设计艺术特色的活动,引导幼儿欣赏年俗活动中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观察作品的艺术表现特点,鼓励幼儿运用绘画、手工等多种方式进行创意表达;欣赏喜庆、欢快的音乐律动,尝试进行自主的想象并用肢体动作表现想象的景象。此外,利用主题融入一些健康活动,增强幼儿的身体平衡和大小肌肉的协调能力,帮助幼儿了解燃放爆竹的正确方法,知道基本的防灾知识。这类活动的重点领域为艺术和健康。
第三个类型,借助年的主题引导幼儿探究十二生肖循环的规律,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生肖与人们年龄之间的关系;引导幼儿制定自己的过年计划,并用图画、图表等科学记录的方式呈现自己的过年计划。这类活动的重点领域为科学和数学。
需要注意到,我们在此强调的是某类型活动最关注的领域。实际上,每个活动均涉及一个以上的领域,活动之间也会互有交叉、互相支持。教师要注意到这种活动整合的特性。
二、“红红的新年“主题学习对幼儿各领域发展的价值
发展 领域 |
学习与发展目标 * |
描 述 |
对应 活动 |
语言 |
·口头语言 ——叙事性讲述:有条理地组织讲述的内容 ·书面语言 ——前阅读:阅读内容的理解和阅读策略的形成 ——前识字:获得符号和文字功能的意识 ——前书写:学习创意书写表达的经验 ·文学语言 ——文学语汇:词汇、语句、修辞手法 ——文学形式:诗歌的形式特征、故事的形式特征 ——文学想象:再造文学作品的想象 |
·围绕过年的话题,幼儿通过制定计划进行调查记录,并向同伴、教师流畅的讲述自己和家人过年的经历,重点讲述自己过年经历中印象深刻的事件,既加深幼儿对过年习俗的了解,又提高幼儿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阅读故事“压岁钱的故事”“初三老鼠娶新娘”时,幼儿通过观察画面猜想、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发展幼儿的阅读能力,并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感受民间童话故事的趣味, 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文学想象力。 ·在欣赏儿歌“十二生肖”“过新年”时,幼儿感受诗歌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感知诗歌不同的句式特点,加深对诗歌独特的节奏和韵律、分行的句式结构等形式特征的认识。 ·通过制作“福”字、用毛笔写吉祥字和制定新年计划等活动,幼儿了解文字、符号可以表达一定的意义,促进幼儿对文字、符号功能的认识。此外,幼儿尝试用图表、符号、文字等不同表现形式记录自己的新年计划,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书面文字、符号意义的理解,提高幼儿的读写和语言表达能力。 |
活动2、 3、4、5、 8、13、16、17 26、28、 37 |
社会 |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 ·关心尊重他人 ——能有礼貌的与人交往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 |
·舞狮制作的活动需要同伴合作完成制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习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当与同伴意见发生冲突时,能小组协商解决,这有助于幼儿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交往规则和技能。此外,舞狮制作对幼儿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困难甚至失败,这可以激发幼儿同伴之间积极的探讨,想办法解决问题,进而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初三老鼠娶新娘”活动后,幼儿开展“抬花轿”的游戏活动。活动中幼儿需要了解具体的活动规则,配合同伴的有效合作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这不仅帮助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也促进幼儿同伴协商能力的提高。 ·在拜年活动中,幼儿既可以了解拜年的习俗,同时可以学习拜年的基本礼节和礼貌用语,帮助幼儿理解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激发幼儿人际交往中礼貌行为的发生。 |
活动19、20、23、26、30、31
|
艺术 |
·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 ·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力 ——能用律动或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自己的情绪或自然界的情景。 |
·幼儿欣赏各种年画作品、“福”字图片及秧歌舞蹈等,并尝试与别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作品后的独特感受,即帮助幼儿了解传统的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同时也发展了幼儿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激发幼儿进行艺术创作的兴趣。 ·幼儿在欣赏各种艺术作品时,感知不同作品的艺术表现特点,了解其大概的创作方法,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欣赏“放鞭炮”的儿歌和“喜羊羊”的律动,幼儿发挥自主的想象,根据音乐旋律创编肢体动作表现想象的情景,既尊重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同时促进幼儿艺术创造力的发展。 |
活动9、 10、12、 14、25、34 |
健康 |
·动作发展 ——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在“舞狮子”和“抬花轿”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要进行跑、跳、翻、尊、抬等不同的动作,不仅需要幼儿具有一定的身体平衡力和控制力,同时有助于发展幼儿上下肢大肌肉的协调能力,增强幼儿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在“舞狮制作”和“包饺子”的活动中,幼儿学习使用工具进行裁、剪、粘、贴、捏等动作,这需要幼儿较好的控制手部肌肉动作,同时促进幼儿小肌肉及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在“烟花爆竹小心放”活动中,幼儿通过阅读讨论,了解正确的燃放烟花爆竹的方法,也知道一些基本的防灾知识,有助于提高幼儿安全生活的能力。 |
活动21、23、27、30、33 |
科学 |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在成人的帮助下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 ——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 |
·在了解年节的习俗后,幼儿尝试制定自己的过年计划。与家长一起翻看年历探究时间,获得关于年月日的科学概念,并和 家长一起讨论过年的打算,引导幼儿做简单的计划,鼓励幼儿用图表等不同方式呈现过年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获得关于科学记录的方法。 |
活动35 |
数学 |
·集合与模式 ——模式与规律:模式 |
·在了解十二生肖的形象特点和先后顺序后,幼儿通过操作玩具卡“十二生肖迎新年”,初步认识生肖循环的概念,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统计、比较,发现生肖循环与年龄之间的关系,获得关于事物排列规律的认识。 |
活动7 |
*
如何看待幼儿在主题课程中获得的发展将作为教研重点之一,我们将持续探索,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大家不吝赐教献计献策,共同参与讨论。
供稿:宁谊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