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NO.27 如何在主题环境中突显幼儿主体地位——以“红红的新年”为例

标签:
教研 |
http://s4/mw690/001NSQWvgy6XQsEv0Vt73&69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在幼儿园,班级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场所,班级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好的幼儿园环境不仅是儿童生活的保障,更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激发智力潜能的隐性课程资源;在锻炼儿童对环境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同时,萌发幼儿爱护创造周围环境的意识。因此,幼儿园班级环境的有效创设是每个幼教工作者工作的重心。
每个人都喜欢“过年”。年节的喜庆融合着家人亲友的亲情,也渗透着真正来自本土的文化气息。幼儿对年节总是有着莫名的期待和兴奋,也充满了对于过年的想象。“红红的新年”这个主题从“迎新年”到“过新年”,依据我们真实的生活经验安排逻辑线索。无论是从生肖入手展开对年俗的探索,还是通过故事帮幼儿理解较抽象的年俗,都将帮助幼儿积累各种过新年的经验。
一、创设环境时考虑到幼儿的主人翁地位
陈鹤琴先生提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因此,教师应该在不影响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将主题环境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幼儿,提供给幼儿具有安全性、趣味性、选择性材料,鼓励幼儿借助不同的材料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感,实现教师与幼儿、幼儿与材料之间的有效互动,促进幼儿各领域的发展。
上列所有图展示了教师和幼儿一起动手布置“迎新年”的主题环境,剪纸促进了幼儿小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也让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剪纸;让幼儿在环境体会到了归属感和成就感,更能融入到“红红的新年”这一主题中,更好地帮助幼儿获得关于“迎接新年”的经验。
二、创设环境时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
“红红的新年”作为大班的主题,在创设环境时根据大班幼儿“喜欢观察、动作灵活”的特点,可以在美工区域环境和建构区域环境,投放一些半成品、废旧的物品及原材料,发展儿童的动手和思维能力;根据大班幼儿“表现和表达方式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在表演区域投放一些表演道具,让幼儿与同伴合作,通过语言、动作表达自己对红红的新年的感受,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获得关于“红红的新年”的主题经验。
http://s2/mw690/001NSQWvgy6XQsPzDvH61&690
以上图片展示了儿童在建构区的活动,儿童亲自动手用废旧材料制作鞭炮,更能让幼儿深刻地体会到过年的喜庆氛围。
http://s15/mw690/001NSQWvgy6XQsRwZr0ce&690
以上图展示了儿童在美工区和老师一起写“福”字以及幼儿的剪纸作品。可以让孩子简单了解贴“福”字的寓意,寄托对新年的美好祝福。红红的“福”字剪纸与主题更契合。
http://s2/mw690/001NSQWvgy6XQsT18qJ01&690
以上图片展示了幼儿在表演区域的活动,将美工区制作的花鼓投放到到表演区域中,不仅让儿童对自己的作品有成就感,而且丰富了主题环境。同时在表演时,幼儿一起分配角色、道具,通过语言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在主题活动中增强了合作意识。
三、创设环境时关注幼儿参与活动的即时记录
老师可以通过拍摄、照相、口述记录等途径来完成。用拍摄记录的照片来布置主题环境,更直观,更形象,儿童也更乐意去欣赏和交流。
以上图片展示了在开展《红红的新年》的主题活动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将幼儿写春联的过程和成果拍摄下来,幼儿亲身体验写春联的乐趣,在此过程中了解了中国的习俗,
初步获得了关于毛笔字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经验。我们将活动的过程拍摄下来通过环境创设展示,更直观,更形象,儿童也乐于去欣赏,交流,更自然地融入到环境中,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家长入园时,也能体会到儿童的成长,图文并茂的方式让主题环境更丰富。
供稿:宁谊教研部 吴晓晓
特别感谢以下幼儿园提供的图片资料—宁谊深圳教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