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首好儿歌】 NO.55 黄昏的太阳

标签:
儿歌 |
http://s7/mw690/001NSQWvgy6S1qXfUUeb6&690NO.55
选自:《幸福的种子》小班下学期《猫咪洗澡》,图/何云姿,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儿歌解读】
《黄昏的太阳》是一首让人感觉温馨而宁静的儿童诗,短短十九个字却营造出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夕阳西下海景图。关于“夕阳”,很容易让人产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元代诗人马致远也曾在《天净沙·秋思》中运用夕阳这个意象,营造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凉景象。然而,在《黄昏的太阳》中,作者首先便用“红红的”(太阳)、“金色的”(床)描述确定了整首诗歌温暖的基调。“划”和“铺”二字的使用也是妙极,不仅瞬间使得整个画面富有动感,而且体现出一种轻柔、缓慢的感觉;将夕阳映照下的海面比喻成“金色的床”即将感情推向高潮,也将整首儿童诗的基调最终定型。太阳像一个满怀母爱的妈妈,温柔地给鱼儿宝宝铺床,大海微波荡漾,就像摇篮轻轻地摇着。这些场景是孩子们所熟悉,也是他们所喜爱的,整首诗歌的文字就像这意境一般,没有幽默,没有夸张,却温柔地将这种感觉传递到每个读者的内心。相应的画面,不仅呈现了整首诗歌的内容,也加入了一些精妙的细节,如:作者将太阳做了拟人化的处理,让孩子倍感亲切,海面上的渔家小船和渔夫透着一种古朴,沉静,更好地烘托除了夕阳西下那温暖、宁静的氛围。我们读着,读着也就慢慢地平静了,睡着了……
【教学策略】
整首诗歌看似很简单,但对于幼儿的理解、感受来说却并非易事。首先,幼儿需具备相应的经验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如:夕阳的特点,夕阳与海面形成的光影关系;教师可利用日常、区域、亲子等活动帮助孩子积累相应的经验。如:给幼儿呈现夕阳西下的海景照片,重点请幼儿观察夕阳的颜色以及海面的颜色,也可以请家长带领幼儿观察黄昏时的太阳,并与孩子展开讨论等;其次,教师自己需先理解整首儿童诗的内容,并明确意境,在为孩子朗读时,注意语速语调、重点词语的停顿、突出,以此充分地表达出温暖、宁静的感觉。为了更好地达到效果,教师也可以选择轻柔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诵;再次,教师可充分运用画面,结合诗歌内容,用有感情地语言与孩子进行讨论,如:“鱼儿躺在金色的床上是什么感觉呢?”,帮助孩子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融于诗歌情境之中;最后,俗话说“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在围绕诗歌的内容展开讨论时,老师应当允许幼儿有不同的理解,并鼓励幼儿运用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如“划”和“铺”。总之,让孩子有充分的机会反复倾听、感受诗歌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