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站桩已经三个月了,近日在网上翻看了许多站桩的文章,在练习中经常细细揣摩老师的动作和叙说,同时又不断纠正站桩姿势,于是功感大大加强,全身感觉大不同往常,最大的变化是居然练通了大周天。
与前一篇文章说的体会一样,首先还是强调一定要姿势正确,王芗斋说:“站式练功开始时,要两脚八字型分开,宽度与肩齐,两腿保持一定的弯曲度,臀部似坐,再把双手抬起,抬手的位置要求是高不过眉,低稍过脐,近不贴身,远不过尺,臂半园,腋半虚,左手不往右身来,右手不往左身去,动作变化在这范围内。”这里关键是两脚微弯即可,弯曲过大站桩时间不能持久,否则会比较累,也不利于气血回流,站桩日久的武功高手可以加大弯曲,降低身体重心,臀部似坐非坐是关键,这样可保持身背正直,似靠非靠,这里要求腰部稍微后凸,这样才能保持背部正直,以前我感受多次百会穴如系绳子,使头部上顶,总是感觉不出来头悬梁的感觉,有文章告知下颚稍微后收,如夹鸡蛋,两嘴角微笑向下,舌顶上腭。这样一来,颈椎就被拉直,头顶就被吊悬起来,肩眼就被拉直放松,使项背从大椎、命门到尾闾连成一线,同时面部的任督二脉也嘴角接通天突穴。王安平老师说两手如抓状,指间如各夹有香烟一只,这样手指容易产生热麻胀的功感。双目远望或半闭,我感觉两眼自然半闭最好,如同看见眼前一两米的物体,但视物不清,这样有助于加强眼部微循环。还有就是强调空裆,有老师称作“圆裆”,就是会阴部空虚通畅。脚趾轻轻抓地,让涌泉穴空虚。王芗斋强调以形取意,“意自形生,形随意转”,即“头有上顶之意,脚有下踩之意”,有人形容如抱小孩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七分力抱小孩唯恐抱不住,三分力挡住周围不让小孩受挤压。双脚稳立于行走的汽车之上,这种感觉类似站桩。还有就是前面介绍的动作关键时每一环节都要做到,缺一不可,否则功感就会被阻断,气血运行不能畅行无阻。与练功的朋友交流心得时,不少人功感时有时无,气血运行不畅,原因就在于姿势不完整,气血通道阻隔不通。
姿势正确以后,果然如王安平老师所说,快者两三分钟,慢则五六分钟,手部即可出现热麻胀的功感,我的左手指只有热胀的感觉,右手热麻胀都有,这可能是因为我的左肢以前瘫痪过的原因。于是我把这些热麻胀,引导到小臂,大臂,双肩,很快到达背部,引起肩胛骨酸胀。这种胀痛只是练功时才有,日常并不发生,这是正常的练功反应。几天之后,当把热麻胀引导到整个背腰部的时候,只感到背部凉风习习,从大臂腋下到背部毛孔初开,随呼吸接受凉风一开一闭舒服之极。第二次练功我想再次进入凉风习习状态时,却只有背脊热胀感觉,由于我平常都有吸气压入小腹的习惯,所以一旦丹田气足,就很快下注会阴部,只感觉空裆热气一团翻过髋关节,会同背部热胀感沿大腿外部三阳经下行到足尖,待吸气时候又沿腿内侧三阴经上行到会阴部,只感到空裆凉风忽来,转入尾椎,变成一团热蒸气以飞快的速度沿脊椎上窜到头顶,其中有两侧部分气感稍停集中于肩胛部随呼气分两边闯入手臂手三阳经到达指尖部,待吸气时候,这气感
又沿手内侧
手三阴经汇集于胸部双乳中穴,随呼气时沿胸腹部向下行走汇集于会阴穴。如此循环,周流不息。这时只感觉全身衣着不贴身,凉爽之极,整个人如醉如痴,如梦如幻。然而我每次练功过后,都是全身发热,有时还微微出汗,这可能是因为我是得过重病之人的原因。
通过学习
得知大周天是我国数千年道教传统内功修炼的主体功法,属上乘心法。王安平老师传承的王芗斋大成拳是气功与拳法结合的最紧密的武功拳术。王安平老师的站桩意念导引,采取类似于易筋经的方法,通过洗肌肉、洗脏腑、洗筋骨,发掘浑圆气,由浑圆气爆发为强劲的武功力量。我以为浑圆气本质上来自经络真气,而经络又是人体阻力最小的通道,当浑圆气充融到一定程度,必然要选择阻力最小的路径运行,这路径就是人体广泛分布的十四经络,即任督二脉加上手足十二经。王芗斋在大成拳论中说;“练习须使身体均整,筋内空灵,使具体毛孔无根不有穿堂风往还之感”,我想我的站桩练习,感到凉风飕飕可能就是。有一个问题是,大成拳不强调运行周天,我想主要是因为大成拳需要开发的是浑圆力,这与道教内丹功修炼人体真气、修身养性目的不一样。我想,像我们这些以健身祛病为目标的人练习站桩,如果打通大小周天,能走上内丹修炼的捷径,应该说是一种良好的进展,道教内丹心法毕竟是我国悠久而又有效的传统上乘修炼方法。以上虽然是些初步感受,但也颇为鼓舞人心,更增加了我持久锻炼、康复身体的决心和信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