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治病求本论肾炎血尿的治疗

(2011-02-17 12:41:28)
标签:

血尿

慢性肾炎

健康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肾病科 北京 100091)

    胡砚修

    (湖北省汉川县中医院 汉川 432300)

    关键词 治病求本 肾炎血尿

    1 标本的一般概念

    治病求本就是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求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其病因进行治疗,它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也是辨证论治的根本。只有抓住了疾病的本质,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标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多种含义,可用以说明病变过程中各方面的主次关系。如从病因与症状来说,病因是本,症状是标;从病位而言,脏腑是本,肌表为标;从疾病的先后而言,先病是本,后病是标,原发病是本,继发病是标。虽然标本的含义很多,我们认为先病是本,后病是标,原发病是本,继发病是标最能反映标本的实质和治病求本的本质。《黄帝素问*标本病传论》“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标”,强调先病与后病的标本关系。不管病因如何,病位何在,病邪性质怎样,也不管是正虚还是邪实,先病是本,后病是标,原发病是本,继发病是标,治病求本的原则,是确定疾病治疗法则的关键。这一点体现在很多中医的具体治法中,如扶正以祛邪,祛邪以扶正即是典型的例子,也就是说当患者在正气虚的基础上产生或感受实邪时,通过扶正的方法可以达到祛除实邪的目的。反过来当病人因实邪日久导致正气亏虚时,祛除实邪后正气必然自然恢复。

    2 肾炎血尿的标与本

    血尿是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急性肾炎、慢性肾炎、IgA肾病、紫癜性肾炎等多种肾小球疾病常出现血尿。然而血尿的出现并不是孤立的,往往继发于其他病证,与患者体质或血尿前已出现的病证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血尿常是患者的标证,而患者先出现的病证才是本证。根据患者体质情况和患者在尿血前已出现的症证,我们认为肾炎血尿的病因可以归结如下几个方面:

    2.1 原发在肺 素体肺气或阴虚,外感风热毒邪,侵犯肺卫,日久不解,下传膀胱,损伤肾络,迫血妄行或肾失封藏,而出现血尿和蛋白尿。《灵枢.热病》有“热病七日八日,脉微小,病者溲血……。”《诸病源候论.小便血候》中有“风邪入于少阴则尿血,尺脉微而芤亦尿血。”该类患者以反复发热恶寒、咽干咽痛、咳嗽及反复性的血尿和蛋白尿为特点。

    2.2 原发在脾 主要为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所致。该类病人以身倦乏力或易疲劳、大便稀溏为特点。脾为后天之本,日久及肾,脾不升清,而出现蛋白尿,脾不统血,而出现尿血。由于脾不升清,谷气下流,湿浊及虚火内生,患者可见口舌生疮、口粘口苦、大便不 爽等湿热症状。

    2.3 原发在肝 肝藏血,体阴而用阳,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肝气郁结,郁而化火, 竭伤肝阴;或肝阴不足,肝不藏血,疏泄失调;或湿热毒邪内侵肝脾,湿热中阻,肝失疏泄,气机不利。由于上述原因致肝不藏血,而致尿血。患者以胸胁胀满、口苦口粘、急躁易怒或性情抑郁为特点。

    2.4 原发于肝脾 素体脾胃虚弱,脾虚肝乘,土虚木贼,或肝气郁结,肝气横逆犯脾,以致肝郁脾虚,肝脾不调。以胸胁及胃脘部胀满,纳食不馨,大便溏而不爽为主要特点。

    2.5 病位在肾 素体肾虚,或脾虚日久,肾失冲养,或房劳伤肾,肾精不足,肾气不固,出现血尿和蛋白尿。

    按照先病是本,后病是标,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的原则,当肾炎血尿继发于肺、脾、肝病变时,应以先出现的肺、脾、肝的病证为本,后出现的尿血为标,从而确定肾炎血尿的治疗法则,并贯穿于肾炎血尿治疗的始终。

    3 肾炎血尿治病求本的具体治则

    我们认为,治病求本就是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首先要辨清原发病,并把原发病的治病放在首位,当然也可以根据标本缓急,采取标本兼治的方法。常用治标的方法有凉血止血、固肾涩精。

    3.1 原发于肺的治疗

    3.1.1 风热外感 治宜疏风清热、清上治下。方用银翘散或银蒲玄麦甘桔汤加白茅根、大小蓟等。

    3.1.2 肺卫不足,感受风邪 治宜益气固表、轻宣肺卫。方用参苏饮加桑叶、菊花、藕节炭等。

    3.1.3 肺阴亏虚,外感风热 治宜养阴清肺、疏风解毒。方用清燥救肺汤加炒栀子、荷叶、白茅根等。

    3.2 原发于脾的治疗

    3.2.1 脾胃虚弱、中气不足 治宜补中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或升阳益陷汤加黄芩炭。

    3.2.2 脾胃湿热 治宜清热化湿。方用三仁汤加生地榆、大小蓟、炒槐花、白茅根、大黄炭等。

    3.3 原发于肝的治疗

    3.3.1 肝气郁结 治宜疏肝解郁。方用四逆散合升降散加茜草、丹皮。

    3.3.2 肝阴不足 治宜养阴柔肝。方用一贯煎合二至丸加茜草、益母草、阿胶。

    3.3.3 肝胆湿热 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

    3.4 原发于肝脾的治疗

    肝脾不调 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和胃。方用丹栀逍遥丸加减。

    3.5 病发于肾的治疗

    3.5.1 肾阴亏虚 治宜滋肾养阴。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味。

    3.5.2 肾气不足 治宜补肾涩精。方用五子衍宗丸加减。

    3.5.3 气阴两虚 治宜益气养阴。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

    肾炎血尿涉及的病位广泛,有时是由一种原发病引起,但更多的情况是多种原发病所致,如肝气郁结、肝阴不足和肝胆湿热同时存在,脾气虚与外感风热毒邪并见等。再者由于肾炎血尿是慢性疾病,病程长,原发病除了引起血尿和蛋白尿外,往往累及于肾,导致肾的亏虚,而出现原发脏腑与继发脏腑同病,如脾肾两虚、肝肾阴虚、肺肾阴虚以及虚实夹杂等情况。因此,在临床的实际运用中还要注意多种病因同治,标本兼治。

    (收稿日期 1998—06—21 修回日期 1998—11—22)

    作者简介:余仁欢,男,35岁,从事中医肾脏疾病的临床、科研工作。通讯地址: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肾病科,电话:(010)62875599-284,邮政编码:100091。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A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999年 第1期 No.1 199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